第1部分 (第1/4页)

001 黄毛狗的灾难

三十多年前一个盛夏的黄昏,太阳的余晖正在渐渐地褪去,空气却依然十分闷热。平时早该歇息的鸣蝉,仍在“知了”、“知了”地不停聒噪。一贯热爱跑步运动的狗们,倒是摆出了懒洋洋的姿态,它们见到阴凉处便就地趴下,唯一的活动,是时不时就吐一下粉红色的舌头。

狗与人之间是个什么关系,是件很难说清楚的事。人眼看狗,有时候是“亲密朋友”,有时候是“什么狗东西”,众说纷纭得很;而狗眼看人是怎么回事,就更难弄清楚了,其道理,和“子非鱼,安知鱼乐乎”是一样的,咱们若信口开河地说“狗眼看人低”,就等同于把自己变成了狗。但这是传说中的奇迹,没有可能成为现实。不过有一点,两者倒是人所皆知地共通,那就是都能在不适宜的环境里,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份适宜。一条黄毛狗就很好地表现出了该共性,当它跑到一个用于体育锻炼的大沙坑上时,发现整个沙坑都被大树伸展出来的枝叶荫遮着,马上就充分发挥出了它的创造智慧:只见它奋力地刨去上面还散发着热气的浮沙,前爪一搭,把肚子贴在了阴凉的沙地上。

黄毛狗惬意地眯着眼睛,不再挪窝,显然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享受舒适当中。其情其态,犹如苦不堪言的“房奴”们终于还清了沉重的房贷那般轻松。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不喜欢过舒适的生活,所谓“清贫乐”之类,不过是穷酸们无力达成享受的愿望,如阿Q同志般自我安慰罢了。所以,如果能有条件享受,适时享一把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全心全意地投入,则就不怎么理智了。毕竟二千多年前李耳同志就提醒过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而塞翁先生的经历,又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至理名言。

李耳同志是道家圣人,圣人的话是必须听的。不听圣人言,虽然圣人已然作古,不可能会诈尸跳高将你臭训一通,但后果依然很严重。这不,这条黄毛狗不把圣人教诲放在狗眼里,直接就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给它带来严重后果的,是一位三岁小男孩。当黄毛狗自得其乐的时候,这位小男孩也摇摇晃晃地跑到了沙坑中。两位也许是认识,相互打了个照面后,谁也没有理睬谁,黄毛狗依旧舒舒服服地趴着,小男孩则兴趣盎然地玩起了沙子。可是,相安无事的良好局面并未延续太长,或许是沙子游戏太枯燥,不一会儿,小男孩就玩腻了。倍感无聊之下,他就带着满头满脸的沙土,屁颠屁颠地走到黄毛狗面前,和它面对面地蹲了下来。

黄毛狗见小男孩过来,还是没有挪窝,只是垂了垂舌头,用很温和的眼神望着他。小男孩似乎是想和黄毛狗展开一场定力比赛,黄毛狗不动,他也不动,就这么蹲着,笑嘻嘻地转着眼珠子和它对视。照理说,既然是比赛,就应该遵守比赛规则,顺便再发扬光大一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伟大风格,可小男孩无疑是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无赖,大约只过了两三分钟,他就玩起了阴招:趁着黄毛狗毫无戒备之心,他突然抓起一把黄沙,狠狠地向它脸上掷去!

黄毛狗猝不及防,眼睛剧痛之下,仰头“汪”地一声惨叫,直跳起来狂奔而逃。小男孩也大吃一惊,身子猛地往后一仰,四仰八叉地摔倒在了黄沙上。这一幕,正好被一位东张西望的中年妇女看到,她气急败坏,急匆匆地往沙坑里跑去。

“刚给你洗完澡,刚换的衣服,又弄脏了!快跟妈回家去!” 中年妇女跑到沙坑,一边从地上拉起小男孩,一边训斥他。

但小男孩充耳不闻,只是仰着头笑嘻嘻地望着她。

“笑!还笑!赶紧跟妈回家去洗澡!”中年妇女说着,连拖带拽,带着小男孩往不远处的一排红色院落里走去。

这排红色院落,是一支驻地部队的机关干部家属院。院落共有十多座,每座均单门独院,外面以红砖砌成围墙。院落外面,种着很多枝叶茂密的梧桐树,一些枝干粗壮的树上,吊着大小不一、鼓鼓囊囊的沙袋,这些沙袋个个都油光锃亮,补丁累累,像是丐帮里污衣派长老们的捕蛇袋,面目十分可憎。若不是假冒伪劣产品,或是直接用破旧帆布制作而成,可以肯定,它们经常招致某些同志的拳打脚踢。

不过此时,梧桐树下并没有谁在对着沙袋表演中华武术,只是聚集了一群边摇扇子纳凉边聊天的人。这些人或蹲或站,或坐或躺,特色十分鲜明:男的一式平头,女的齐耳短发。他们的着装也基本一致,大多是清一色的草绿色裤子外加白衬衫。

明了地说,这是一群职务、级别、性别各不相同的军人,零星夹杂着在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