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嘏蹋�

而且去年他那点人马就能大败张献忠几十万大军,前后又灭了左良玉十多万人马,如此辉煌的战绩令人侧目,要拥立新君,岂能绕开他?

现在其他人都在为拥立新君的事争执不休,上下其手;

偏偏秦牧好象忘了拥立新君才是当务之急一般。

他先是下令湖广、江西大举祭奠崇祯,然后三军缟素兴兵北上讨贼;

卢九德到武昌扑了个空,听说秦牧正亲率大军在荆门与李自成的叛军血战呢。

秦牧行军之快,让卢九德为之乍舌,前几天还听说在岳阳,转眼就到荆门了,若不是前方战报不断传来,卢九德还以为马永贞在诳他呢。

“马将军,秦大人他”

“卢公公,本将已经说过了,襄阳不但是荆湘门户,也是整个江南的战略要冲,左良玉不顾天下安危,弃守襄阳,使朝廷失去这个战略要冲。秦大人如今正率军反攻,若不能夺回襄阳,拥立谁恐怕都保不住江南半壁,卢公公可记得南宋之亡,就是由襄阳失守开始?”

“哎呀马将军,如今首要之务是拥立新君,唯有如此才能安抚天下,鼓舞军心士气,有关拥立之事,秦大人他可曾有所表示?”

“没有,秦大人一心讨贼,为君父报仇雪恨,这拥立之事,自有南京诸公主持其事。”马永贞一推二五六。

这也不怪他,拥立新君之事,秦牧确实未曾提及过,他也不知道秦牧意向如何,哪里敢乱表态。

卢九德听了差点没跳起来,“自有南京诸公主持其事。”这句话让他联想到了许多事;

秦牧未出仕前,在金陵与姜曰广等人交好,东林也力捧他,据说他补缺会昌知县,还是复社四公子中的侯方域和冒辟疆为他奔走求告才得来的。

秦牧与东林有如此渊源,马永贞又来这么一句,是不是意味着秦牧和东林党达成了一致,要力挺潞王呢?

若真是如此,有了秦牧做后盾,就算刘泽清、高杰和黄得功都支持福王,恐怕也难以成事。

“马将军,咱家必须见见秦大人,这告辞了。”

“卢公公且慢,刚刚接到战报,秦大人已在荆门大败贼兵,歼敌上万,如今已在折返武昌的路上,卢公公稍等几日,秦大人便到了。”

“事急矣,咱家实在等不得了,请马将军告知,秦大人走的是哪条道,咱家这就去迎秦大人。”

“公公既然等不得,本将就不多留了,秦大人正乘船沿汉水南下。”

“多谢侯爷,麻烦侯爷给咱家安排一艘快艇,咱家必有后报。”

马永贞不知道秦牧作何打算,倒也没有留难卢九德,很快为他安排了一艘快船。

卢九德便匆匆逆流而上,前去迎接秦牧。

而与卢九德一样,满世界追着秦牧跑的绝不止一人,桂王之子朱由榔便是其中之一。

桂王朱常瀛是万历皇帝第七子,封于湖广衡州,去年张献忠南下湖广时,桂王一家见机得早,一口气逃到了广西梧州。

秦牧收复湖广时,桂王已病重卧床不起,难以及时返回衡州,只派儿子朱由榔回衡州打理王府;

朱由榔回来之后,发现除了朝廷明文赐给的田地外,王府这么多年“经营”获得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秦牧给分了,为此朱由榔还准备到长沙找秦牧理论。

只不过驻守衡州的是马六两,这家伙是秦军将领中匪性最重的一个,朱由榔被他折腾得差点没改口叫他爹。

最后六两将军还理直气壮地对朱由榔说道:“按制,没有圣旨藩王不能随便离开封地,你要去长沙理论可以,先拿圣旨来瞧瞧。”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朱由榔被折腾多了,也老实了。

秦牧下令湖广江西大祀崇祯,北京城破,崇祯缢死的消息反而是远在衡阳的朱由榔先得知,他心思也活了,拼命去讨好六两将军和衡州知府,这样的大事,马六两不敢胡来,便放他北上了。

朱由榔带着大量财宝,甚至还有两个美人,飞赴长沙,可惜秦牧比他更快,他到长沙时,秦牧已经率军“北伐”了。

朱由榔同学连大气也顾不得喘,把财宝扔在长沙,只带两个美人乘车急追而来,把两个美人颠得花容惨淡,体软骨酥,好不容易到了荆州,又听说秦牧正在荆门与贼军大战,战况未明,他可不敢往战场里闯。

等荆门大捷的消息传到荆州,朱由榔连夜起程,总算在秦牧离开荆门时给赶上了。

秦牧看到他时,这哥们一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