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接下来,汤若望欣然地介绍起了他的家乡,说他们科隆城是大主教的驻地啦,说科隆城周长有12里啦,开了12个城门,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啦,人口甚至超过了巴黎和伦敦;

而且科隆城还拥有一项特权:所有途经科隆的货物,都必须首先在市内展销3天,才能继续转运,这对促进科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总之,汤若望就象十年没机会说话了一般,倒豆子的把自己故乡的风物一一向秦牧描述了一番。

秦牧对此也很兴趣(当然,肯定包括德国的金发美女),他不时插问一句,最后当问及科隆作为欧洲人口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到底有多少人时,汤若望的回答是,他来的时候,科隆的人口在五万左右。

“五万?”秦牧差把嘴里茶给喷了出来,就六万人还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好吧,李自成动不动就拉起百万大军,这都是传说。

秦牧随即端正了态度,人多人少是一回事,现在西方的科技已经逐渐领先中国却是事实,对了,西方这个时候有什么著名的科学家呢?秦牧知道的不多,就伽利略一个,于是连忙问汤若望说道:“汤大人,您听说过伽利略吗?”

“我在罗马学院就读的时候,伽利雷先生就是我们的老师,他是个非常博学的人,尤其是在天文和物理方面的学识十分渊博,他还发明了望远镜和温度计等等,不过,在我快要毕业的时候,伽利雷先生却有了背叛上帝的倾向,他开始宣扬哥白尼的邪说”

说起伽利略来,汤若望竟是滔滔不绝,秦牧可以看出他对伽利略的看法存在着某种矛盾,一方面他敬佩伽利略的学识,一方面又对伽利略宣扬“邪说”感到失望。

秦牧打断他道:“汤大人,如果我想把伽利略先生请到我大明来,你可以办得到吗?”

汤若望摇摇头说道:“我来大明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来的时候,伽利雷先生已经快六十岁了,现在就算还在世的话,也有八十高龄了。”

秦牧不禁暗叹可惜,自己知道的这个时代欧洲有名的科学家就这么一个,结果也极有可能不在世了。

“汤大人,你能不能写封信回罗马教庭,多派些在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制作方面学识渊博的人到东方来,如果可以的话,我会说服南京的皇帝支持你们在大明传教,而我本人答应帮你们在不同的城市建五座教堂供你们传教。”

汤若望在大明生活了二十多年,供职于京师钦天监,他对大明的局势同样非常清楚,秦牧已不是一般的总督,他答应的条件让汤若望这个虔诚的耶稣信徒很心动。

俩人聊了很久,汤若望终于没能抵住诱惑,答应写信回罗马教庭,让教庭选派更多的人才过来。

而他本人,第二天就被秦牧打发到总装备部去了,红夷大炮虽然笨重,但用来防守武昌这样的大城,还是能发挥很大作用的。

得赶紧造些出来,总之不能光让满清轰咱们,咱们却无还手之力。

(未完待续……)

第246章 胜似闲庭信步

*****

刚刚接到的消息,李自成在真定一带集结兵力,竟然小胜了清军几场,收复了好几个州县。

而南京的君臣这时不但给投降满清的吴三桂加封了一个蓟国公的爵位,还派人去京师,准备联合满清,一起剿灭李自成。

得知了南京小朝廷做出这么天真活泼的决定,秦牧感觉蛋蛋一阵发痛,连总参也懒得呆了。

上午与教导营士卒一起训练奔袭战,跑得他两腿差点没抽筋。与其听南京小朝廷那些蛋痛的事儿,还不如回后园伸个懒腰。

盛夏的午后,绿树浓荫,亭台静寂,秦牧转过回廊,进入一个垂花门,离垂花门不远处,几株高大的芭蕉倒影在池塘边,一阵清风吹来,哗啦轻响

“巧儿,你你”秦牧刚踏进垂花门,刹时被眼前的情景给雷到了;

只见寂静的池塘边,小丫头揽着裙裾,已经爬到将近三米高的芭蕉树上,那树上肥大的芭蕉因久而无人砍伐,已经有一部分熟透了,黄澄澄的煞是诱人。

小丫头正努力地伸展着小蛮腰,用手去够那熟透的芭蕉,听到人声她连忙扭头过来看

“小心,抓紧!”

“啊”

秦牧奔出两步,就眼睁睁地看着小丫头惊叫着、扑嗵一声掉到池塘里,池面上水花四溅。

紧接着又是扑嗵一声“啊!”跃进池塘的秦大总督发出一声短促惊叫,然后一头扎进了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