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1/4页)

而且接触久了,路振飞发现隆武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常说臣子们不改因循旧习,必至败亡。路振飞却认为隆武过于操切,难成中兴之业;

隆武有爱民之心,却未见爱民之政;所有的话都是停留在口头上,说得很好,但什么实事也没做成。

而且隆武喜怒轻发,不知节制,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见群臣庸碌而督责过于严厉,就连他这个吏部尚书也时常遭到诘难,却不知深究群臣无所作为的原因。

路振飞心中一直作着痛苦挣扎,后来又有听说郑芝龙竟派人联络洪承畴,有降清的苗头,而郑芝龙将洪承畴的家人供养于府上,不让隆武追问降清官员家属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鉴于此,路振飞决定不再做郑家的小鬼,转而投到大势已成的秦国,加入驱除鞑虏的大业中来。

如果说艾南英等人的投奔,代表着学界对秦国的认同,那么路振飞的投奔,更是一种人心向背的最好例证,因为他是隆武朝的吏部尚书,是从福建赶来投奔的,意义非同寻常,这足以向世人证明,隆武已人心尽失,而秦国是万众归心。

秦牧得知路振飞到来之后,更是亲自迎出二十里,当即授予路振飞文渊阁大学士衔,与司马安等人一同入阁参议军机。

这是实打实的内阁大学士,不打半点折扣,更不象隆武朝那样有名无实。

******************

PS:感谢华夏~黄帝和土豆维尼两位朋友的打赏,谢谢二位。写书几年,订阅少,打赏少,收入微薄,三本书加起来,一次打赏一万点币的屈指可数,咱和那些大神发第一章书就盟主满天飞没得比,有一万点币的打赏,已经是感激涕零了。

同时要感谢每一位给予支持的朋友,顿首,再拜!。

(未完待续……)

第327章 安庆告破

******

秦军在安庆五个城门个都挖了几重壕沟,防止清军突围,然后每日以佯攻掩饰挖地道的行动。

因此,这些天的攻城战并不十分激烈,但越是如此,城内的孔有德和尚善越发寝食难安,如坐针毡。

因为秦军不急于猛攻,说明秦牧已经胸有成竹,胜算在握。

刘孔昭的水师一战而败,江东的图赖全军覆没,安庆城又失去了大岭山的外围营寨,彻底沦为了一座孤城,已经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当初洪承畴制定严防死守的作战计划时,给孔有德和图赖提供了大批武器和粮草,城中粮草现在倒是不缺,缺的是士气。

援军迟迟未至,已足以让所有清军士兵猜到形势的险恶。

大家都不傻,都知道失去外援的孤城迟早会陷落。

因此无论孔有德和尚善如何鼓舞,城中的士气仍是糜糜不振。

孔有德甚至拿出自己全部的财物,分给手下的大小将领,才总算稳住了军心。

城外的秦军大营,李式兴冲冲地奔入王帐,对秦牧说道:“秦王,地道挖好了,刘都督请你去看焰火。”

“哦?炸药都埋好了吗?”

“秦王放心吧,这菜要是没上桌,敢来请您出席吗?”

“哈哈哈好,大家一起去看看。”秦牧招呼上司马安和顾君恩、路振飞、喻大奠、李源、何亮、郭都贤、吴晋锡、宋献策、邵华等一大批要员。

大家纷纷放下手头的事务,随秦牧一同出帐观看。

这地道可是悄悄挖了半个月之久,大家都十分期待,安庆一下,离进军金陵就为时不久了。

安庆城下,数万秦军已经列阵以待,森森如林,杀气如山。黑色的旌旗在秋风里猎猎翻卷着,无比的肃穆。

见到穿着黑色大袖王袍、腰悬巨阙剑的秦牧走出大帐,三军将士顿时齐声大喊:

“秦王!”

“秦王!”

“秦王!”

数万大军的呐喊声,气壮山河,风云变色,跟在秦牧身后的喻大猷等人,当初也曾见识过李自成拥兵数十万的壮观场面,但是和秦军相比,他们总感觉原来的大顺军缺少些什么。

此刻,他们终于想明白。大顺军缺少秦军的精气神,因此没有秦军的凝重肃穆,磅礴无涛的感觉。

从士卒的眼中,更可以发现多了一份对秦牧的热切和崇拜,即便是刘猛、霍胜这样的大将也不例外。

这种崇拜是发自骨子里的,与功名利禄无关,完全是靠秦牧自身的远见卓识、以及辉煌的文治武功积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