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部分 (第1/4页)

的基础。

“陛下,臣建议从交趾和洞吾征用八十万战俘,用于修路,除了原来拟定入冬后开工的成都至西京的柏油路外,长沙到南宁府的道路可以同时开工。除此之外,臣建议从南宁府再修一条柏油路通至商君城,一条从昆明至王贲城。”

好家伙,秦牧听了要征用八十万俘虏,也不禁有些瞠目结舌,该说户部是财大气粗呢,还是魄力非凡呢?

杨超所说的商君城指的是原交趾都城升龙府,即后来的河内。王贲城即原洞吾国都城阿瓦。大秦打下这些地方后,已经正式加以更名。

南宁到商君城,昆明到王贲城这两条道路,尤其是后者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可以说是大秦牢牢控制中南半岛必不可少的战略通道。

这条路早就在秦牧的谋划之中,只是原来由于民生未复,没来得及实施而已。

现在杨超提出来,除了认同昆明到王贲城的通道确实重要之外,也不无投天子所好的意思,这样会让户部的提议容易通过得多。

************************

PS:感谢各位亲的支持,今天已经投79票了,老实说,这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惊喜。前几个月,第一天的月票数都只有三几十张,今天兄弟姐妹们的热情让人有点意外。按照早上的许诺,每满一百章加更一章,因为现在手上没有存稿,蓦然有种紧迫感。

不过大家放心,俺是不做那食言而肥的人的,兄弟们尽管狠狠的砸票,票越多,心情越爽,码字效率越高,让我心飞翔吧,让月票飞翔吧,我不怕我要飞得更高,我要上头条(未完待续……)

第936章 航行

***

户部为了解决粮价不断下降,有可能引发的通缩危机,提出从交趾、洞吾征调八十万青壮修路。好家伙,这绝对是连秦牧都没有想过的大手笔。

真的从交趾和洞吾征调八十万青壮来修路的话,这两个地方恐怕也剩不下多少年轻男子了。

这从另一方面来说,对减少这些土方的土著人数量,也有巨大的帮助,现在大秦之所以没有派官员去治理这些地方,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土著数量太多。

为了将来的长治久安,秦牧的打算是先把这些地方的土著清理得差不多了,再从国内迁民过去,到那时,才会正式派官员去治理。

这个庞大的修路计划,也算是一举多得,因此秦牧稍加考量之后,便同意了。

或许当年始皇帝征数十万人修长城,也有削减六国青壮人口数量,以安定新占领的疆土的用意在内吧。

当然,这只是秦牧自己的猜测。

始皇帝征用几十万人,用了十年时间,在先秦那个生产相对落后的时代,竟能建起万里长城,这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如果自己也征调八十八俘虏修路,十年时间能修多少路呢

秦牧不禁充满了憧憬,或许一二十年后,大秦就算不是村村通公路,至少县县通公路怕是不成问题吧。

先秦之亡和修建长城有很大的关系,陈胜吴广造反就是因为被押去修长城。

不过秦牧倒不担心旧事重演,从交趾和洞吾征来的战俘,和从国内征用劳力完全不同,这些战俘到了大秦境内,就成了无根之水,即便有人要叛乱,也没有民众基础。很难成气候。

另外,不会因为大量征用青壮劳力导致国内百业凋零,甚至还有解决国内危机的作用。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重演先秦因修长城而亡国之事。

单就此事,在第二天秦牧又招集内阁辅臣及六部尚书、侍郎,开了一个高层会议,先与这些主要的大臣达成了一至,然后才提交到朝堂上去众议,在秦牧强力推动,及主要的重臣认可下。朝议总算得以通过了;

当然,也不是立即就一次性征调八十万青壮回来,这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次征一二十万,等这边走上正轨后,再征一二十万,如此递增,真要达到八十万的人数,总得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

正因为有这个缓冲的时间。此事在朝堂上才比较容易得以通过。

户部随后划出八百万龙币,用于收粮囤粮,慢慢拉高国内的粮价;

看到粮价开始回升,举国农户皆欢颜。这是必然的。

先前粮价不断走低,眼看秋收在即,恐怕没有几个农户能睡得安稳;

要知道,很多普通人家。一年最要的指望就是田里的产出了。

八百万只是划出来的收粮专款,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