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部分 (第1/4页)

秦牧乍闻之下,还有些诧异,这两位不在史馆趴着,一起来求见,这倒是新鲜了。

现在史馆不但要修《明史》,而且按秦牧的意思还要重修《秦史》,史馆里各种史料堆积如山,作为总编撰官,黄道周和刘宗周没日没夜的钻在史料间,有时两三个月不回家一次,吃住都在史馆。

有次秦牧召见黄道周,他甚至直言没时间,让秦牧有什么旨意直接下达,觐见就算了,此事曾在京中轰传一时。

“陛下,只怕事情与数理化考核有关呢”

“嗯”

秦牧随即宣刘宗周和黄道周觐见。

黄道周已经66岁,刘宗周更是已经年过七旬,在民间的声望都极高。

民间对黄道周这样评价“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旷世伟人,全闽师表。”“以直节清德,见重一时”

刘宗周在他的学术主张中,主张“诚意”、“慎独”,在学术界占据了重要地位。他把自己关于《大学》“诚意”、《中庸》“已发”、“未发”的学说向天下系统地公开后,天下人赞颂他的哲学思想已臻化境。

加上现在二来又任《明史》、《秦史》总编撰官,更是将他们的声望推到了极致,可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在读书人间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

而且这两个人,还都是可为学问殉道的人,换而言之,他们要是认准的事,死都未必能吓退他们。

秦牧照例赐座,赐茶,然后徐徐地问道:“二位卿家年事已高,为修史日夜辛劳,朕心里正记挂着,今日看到二位卿家身体尚为健康,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劳陛下记挂,臣等实不敢当。”

这回答有些火药味啊,秦牧轻咳了两下,正色地说道:“二位卿家劳苦功高,朕心里有数,二位卿家不必自谦。”秦牧说到这,对殿中的宫女吩咐道,“来啊,去把宫中珍藏的百年人参各取两支来,赐予两位大臣。”

“陛下,正所谓无功不受禄,陛下隆恩,老臣眼下无寸功于朝,实不敢受之,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今日臣等觐见,乃是为了”

************************

PS:鞠躬感谢@天界的小兵、书友140313014917653、心猿亦马、打魔兽的MK、草堂山人、兔**、轩辕无、&月牙冲天&、书虫淘淘、太昊元阳、牛回头、魔界小小虎、文盲觉兽、触梦3号、八八戒戒、玥小芽萌萌哒、foreverking、jinxun99、秋之神光、吾聊头顶等人的月票或打赏,衷心谢谢各位的支持,谢谢!

月底了,本想开个单章求票,但这两天犯了颈椎炎,对码字影响很大,昊远很努力的想多码点,但连两章都没保住,更别说加更了,无颜开单章求票,只能干着急,今天买了盒膏药贴上,感觉稍好,明天两更应该能保证了,在此向大家致歉了。

,。

(未完待续……)

第1114章 帝有恙?

***

刘宗周这个人绝对可称得上儒家的卫道士。他这次来,不出意外,正是因为对学官进行数理化培训考核的事。

他在传统的儒学方面有极深的造诣,这一点秦牧是承认的。加上他声望很高,秦牧要用他,但又担心他阻碍自己一些新政策的推行,于是,把他扔到史馆去修史。

都六七十岁的人了,等修完《明史》和《秦史》,估计也可以回家养老了。

二人埋头在史馆,十分投入,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修两部史。之前的风波他们都没有参与,这次突然双双为数理化考核的事跑来蒹葭殿面圣,秦牧很怀疑其中是有人在煽风点火。

刘宗周这个人,思想很保守,他拒绝西洋新思想,是儒学后期迂腐思想的代表之一。

崇祯十五年(1642),刘宗周被重新起用为左都御史。入朝后,刘宗周多次上疏,请崇祯革除弊政,以摆脱国家的危机。

在《敬循职掌条列风纪之要以佐圣治疏》中,他提出“建道撰”、“贞法守”、“崇国体”、“清伏奸”、“惩官邪”、“饬吏治”等策略。

刘宗周虽素负清望,但毕竟只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思想家,而不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因此他的一些主张实在不合时宜。

在当时,明朝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但刘宗周认为“今天下非无才之患。而无本心之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