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部分 (第1/4页)

双管齐下,共查出六十四个有嫌疑的人。

大朝会之后,秦牧回到乾清宫,大玉儿来奏报彻查内宫的进展。

大玉儿体态丰满,这次来见皇帝,显然是精心打扮过,换上大秦宫装后,更有一种美艳的风韵,成熟的味道愈发撩人了。

可惜秦牧现在没那个心思。他淡淡地问道:“你查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已经查到六十四名有嫌疑的人,不过”

“有话就说,少吞吞吐吐的。”

“行刺太子那是诛九族的大罪。因此,要查出行刺太子的真凶安插在宫中的眼线,并让他为我所用,还需要陛下的一道旨意才行。”

秦牧没说什么。摘下笔来亲自写了一份圣旨,盖上玺印交给大玉儿。

“奴婢多谢陛下。”大玉儿连忙跪下,接过圣旨。有了这道赦免罪行的圣旨。大玉儿自信凭借自己的手段,就不难把人查出来。

***

全椒县地处滁州市南部。东依南京100里,北邻滁州40里,西接庐州200里,南距马鞍山140里。

北部低山绵延,中部丘陵起伏,西南、东南部为河谷平原。滁河流经县西南和东南边缘,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之称。

李过占领全椒之后,严明军纪,开仓放粮。开仓放粮这一招在乱世之中屡试不爽,开仓放粮一次往往就能拉几万人马。

然而现在百姓安居乐业,不愁温饱,岂会为了那点粮食跟着你造反?

眼看这一招行不通,李来亨一怒之下,纵兵抢掠,焚毁房屋,毁掉一切,硬生生把全椒的百姓变成无家可归的难民。

同时李过打出“秦牧已死,大顺复兴”的口号,一来蛊惑人心,二来也是要逼那些大顺朝的旧部跟着造反。

连番施为下来,终于拉起五千人马。但南京的反应之快,出人意料,阎应元五千骑兵自燕子矶渡江之后,直扑全椒而来,凌战的五千人马,也开始在采石矶渡江北上,显然是要对全椒实行两面夹击。

滁州、庐州、和州、巢县的兵马也在抓紧布防,迅速形成了四面围困之势。

李过、梁涛、李来亨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深知全椒呆不住,必须迅速转战才行。但向何处转战呢?

梁涛和李来亨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向陕西转战。一来陕西是大顺军的老巢,二来如果高一功自青藏引兵而下,立即可以形成合流,迅速壮大占领西北一隅。

李过说道:“回陕西是必然的,但怎么回去却是个问题。秦牧也不难想到这一点,必定会全力阻止咱们回陕西。武汉、襄阳、庐州、凤阳、洛阳皆有重兵,从这里向西、向北都要进入江淮平原,咱们缺少武器良马,在敌人围追堵截之下,咱们根本过不去。”

李来亨想了想点头道:“父亲说的是,那看来咱们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了。秦牧一定认为咱们急着回陕西,现在他们布防的重点为西、北两面。父亲大人,从这里往南,一百四十里便是马鞍山,孩儿建议,以精兵急进,夜渡长江,奇袭马鞍山。”

马鞍山可称为大秦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这里出产的钢铁为全国之首,攻下这里的话,必定是举国震动,声势大壮。

京畿15万驻军中,有3万人马驻守在马鞍山。

但与此同时,也有近五万俘虏在马鞍山挖矿,而且这几万俘虏有女真人、有蒙古人、有原来的各路反明兵马,大部分都可谓是百战精兵;

如今这些人被押在矿场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苦不堪言,而且一直做苦力做到死,如果能奇袭马鞍山,把这几万俘虏解救出来,立即便可以拉起五万雄师,同时获得大量武器。

梁涛听了欣然说道:“不错,马鞍山有长江为天险,又驻守三万大军,一定不会想到咱们敢去袭击。看上去越是不可能的地方,越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李过点头道:“阎应元和凌战率领的都是精锐骑兵,装备精良,一旦被他们咬上来,咱们将再难摆脱得了,更别说渡江袭击马鞍山了。

这样吧,老梁你们带领大队人马,驱赶城中百姓立即撤往西面的龙山,引阎应元与凌战的兵马去围山。

我挑选一两千精壮,化装成普通民众下南,寻机渡江奇袭马鞍山。一旦成功,你们之围必将不救自解。”

三人都知道,现在国泰民安,并没有多少老百姓愿跟着自己造反,其实包括他们,若不是被人嫁祸,迫于无奈,又何尝会走上这一步呢?

事到如今,奇袭马鞍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