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村子里都知道,霍家虽然是外来户,却个个厚道,实诚,爽快,不小肚鸡肠的。

霍容抱了孩子过去,霍容的妈李英二话没说,就痛快答应了,“我正嫌一个人闷得慌,小欣搁我这儿,你就放心去吧,穿上高筒雨靴,千万别着凉了,多穿一点,这还不到三月呢,身子还是虚。”

霍容笑笑,“妈,我没有那么娇气。”

“你啊,我说你什么好,你要是当初考上大学,怎么会干这些力气活儿,你看看现在这人,哪个不想着往外奔,我看浇地以后也没什么事儿,你就抱着孩子去看看邓勇,这两口子总是分着过,不是好事。”

霍容点点头,嘴里应着,心里颇不以为然。

邓子欣心里着急,她一定要让妈妈去省城找爸爸,她要阻止小三的出现。

邓子欣躺在炕上,小嘴直动,她挥舞着手,咿咿呀呀的叫着。

李英俯身看着外孙女,慈祥的笑了,“欣欣,是不是想去城里看你爸。”

邓子欣笑了,明亮的大眼睛,黑漆漆的,就像是阳光下的黑曜石,熠熠闪光。

“丫头,听懂姥姥的话了?那再笑一个?”李英惊讶的看着外孙女,她觉得这是巧合。

邓子欣真的笑了,而且笑出了声音。

李英惊诧的看着外孙女,轻轻的捏了捏她的小脸蛋,“鬼丫头,你才多大的小人,竟然听懂了,好,姥姥给你做一双虎头鞋,做一身花衣服,让你漂漂亮亮的去见爸爸。”

邓子欣咧着嘴,笑个不停,白胖胖的小手,不停的挥舞着,她心里说,姥姥,我真的听懂你的话了,你可一定要想办法让妈妈去省城,我现在还不会说话,妈妈听不懂我的意思。

李英打开衣柜,找了两块花布出来,在邓子欣面前晃了晃,“姥姥这就给你做新衣服,一天就好,等忙完了,姥姥就想办法让你妈带你去省城,要不是西藏太远,我还想去看你舅呢?唉,也不知道你舅啥时候能娶上一个媳妇。”

第三回 我听话

听说霍容要去省城,方氏第一个提出反对,“不行,这家里地里的,你都要留给婆婆?邓勇刚上班,哪有钱养着你们娘俩,难不成让我每个月给你们寄口粮?”

霍容本来也不是很坚决,听到婆婆这么说,也觉得在理,点点头,笑道:“妈,我不去了。”

“嗯,别瞎折腾,这一来一回的,火车票再加上吃住,得多少钱啊,你要是走了,家里这两头猪谁喂,还有这些鸡鸭的,你爹瘸着腿,什么都干不了,你再一走,我就别活了。”方氏沉着脸教训霍容。

霍容也就不再提去省城的事儿,每天带孩子,喂鸡喂猪,照顾家里老老小小,霍容的妈说了几次,都不见有效果,反倒让女儿每次回娘家都撅着嘴回去,想了想,只能哀叹这是命。

转眼到了五月底,邓子欣已经六个月了,她已经会翻身,会坐着,自己会拿着奶瓶喝水,还能发出似像不像的‘妈’声了。

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很喜欢邓子欣,这孩子皮实,不哭不闹不粘人,见人就笑。

重生之前的邓子欣,从来都是冷着一张脸,再加上近视眼,看见人从来不会主动招呼,人人都说她读书读傻了。

五黄六月,热风一吹,地里金黄的麦浪翻滚着成熟了。

邓子欣被彻底送到了姥姥家,她现在没有时间照顾好邓子欣,而且,邓子欣已经可以吃面片汤,即使一天都呆在姥姥家,也不用担心会饿着。

邓子欣心里心里很难受,这些事情,她都不知道,原来,妈妈是这样度过她的青春年华的,明明她现在还不满22岁。

虽然农村结婚早,很多女孩子都是在这个年纪结婚生子,但是,他们的婚姻基本上是稳定的,没有人会想到离婚,就算在她重生之前,离婚两个字,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说,依然是陌生而又羞于启齿的。

想到重生前疯癫的霍容,想到舅舅愤恨的目光,邓子欣心里哆嗦了一下。

那时候还没有收割机,全都靠人一把一把的拔下来,方老太舍不得用镰刀,那点根也是柴禾,而且翻地的时候,也省劲儿。

家里还有三亩半地,前年,村里按人口重新分配土地,邓家老两口加上两闺女,还有霍容,都分到了一份,后来,邓梅考上大学,村里本想等着调地的时候再划走,邓子欣的出生,又把这地留住了。

老话说的好,农村有四大累,‘打棉柴,傍堤,拔麦子,脱坯’。

不到四点,三口人就得起来,填补两口吃的,带上一大暖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