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原知人间路不平。

根基不牢需自固,

不遇高人废前功。

王步凡再往下看,是一首五言诗:

宦海路途险,

财色莫动心。

乐极必生悲,

否极泰自来。

接下来是三言诗:

求官得,

功名显。

防小人,

无祸端。

财有余,

儿女全。

婚姻变,

仕途险。

虎在山,

保平安。

虎在川,

不如犬。

莫行远,

运自转。

委井边,

却安然。

王步凡看罢这几首诗愣住了,诗文内容与自己的遭遇竟然十分接近,“苦尽甘来”和 “根基不牢”都符合自己的情况。那么“高人”指谁?是李直还是边关?进而又想到了张问天提到过的边际和井然。看来是该去找找这些高人让他们指点指点了。“委 井边”莫非就指边际和井然?那么“委”字又如何解释?是指市委书记还是省委书记?还是 指什么委员长之类的大官?至于“宦海路途险,财色莫动心。”这话老父亲早说过了。如果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说明自己还有出路,只要不贪不占一心为党和人民做贡献,就会否极泰来。他虽然不信这一套,从中也受到启发:只要自己廉洁奉公,不犯错误,能为老百姓 干点实事,安识危跳得再高也奈何他不得,无非让他有职无权,无非让他坐冷板凳,最糟糕 的处境无非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拍屁股走人!只要自己避避锋芒,时间会 说话的。于是他又想起了于右任的那首诗:“事业成功并不难,成功秘诀在时间。谁若把得 时间住,事业成功并不难。”至于后边的三言诗他就不再去多想了,反正婚姻也变了,儿女也有了,钱财老父亲也给他留的有,房子也安排妥当了,别无他求,仅凭工资也能过下去。 最让他费心揣摸的还是“委井边”和“莫行远”两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说处在险境,却很安 然。但他不知怎么总与边际和井然联系起来,进而又想到了与张问天同学的那个副总理,他现在已经是副委员长了。从“莫行远”上他悟出不能离开天南。该和安识危斗就和他斗,但不能明里去告状,上级领导是最怕也最烦有人告状的,只要不告状就不会触怒李直。自已是市管干部,安识危奈何不了自己。

王步凡迟迟不去解卦,叶知秋急了就催他,王步凡说:“不用去解了,我自己已经解过了。”叶知秋有些急迫,夺了纸自己去了。王步凡点了一支烟猛吸几口,心情似乎开朗了许多。 他本想去拜拜长髯飘飘,正气凛然,以一介武夫之身且知夜读《春秋》,忠义之名彪炳千秋 的关云长,可是现在也无心去了。

过了一会儿叶知秋很高兴地出来了,挽住王步凡的胳膊说:“先生说,虽是下下签,险处见平安,只要捐得一百元,保你猛虎归高山。我就捐了一百块钱。”

王步凡笑了,“骗你钱呢,进了一趟东山寺一百二十元打水漂了。”

“你心疼钱?”叶知秋瞧一眼王步凡笑着问。

王步凡无奈地笑着摇摇头,“走吧,打道回府,求神不如求人。”

这时小罗也高高兴兴地拉着张编辑的手出来了。看来先生一定对张编辑说了不少好话,但愿这位仁兄心想事成。这座山除了东山寺并没有什么好的风景,既然没什么好看的,他们就下山,准备明天去龙石沟看瀑布。

上山容易下山难。尤其是那段天梯,王步凡他们几乎是闭着眼睛下来的,根本不敢往下看,一看就头晕。好不容易下来了,他们就坐在望峰亭上歇息,望峰亭上已无人踪,山风刮来像鬼哭似狼嚎,很有几分阴森恐怖的感觉。王步凡这时才注意到望亭峰上的一幅对联很 有意思。

东登云梯梯上梯下如时运兴背超然物外拜佛寺,西望群山山起山落似宦海沉浮宠辱不惊对人生。

王步凡觉得这幅对联很有意思,便向张编辑借了笔记录下来。叶知秋催促道:“老夫子,别再做学问了,快下山吧。”于是四个人离开望峰亭下山。等下到山脚,他们一个个腿疼得一瘸一拐地难以走路。路边一株梅花开得正艳,大家也无心观赏。这时又好像变成了东风,漫山遍野一派萧瑟之声。王步凡就感慨冬天不是爬山的季节,如果是在春天,这里百花齐放,鸟语莺歌,必然别是一番情趣,而现在只有满目的苍凉和肃杀之气,就像他最近的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