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1/4页)

充满诗情画意。

在店里转了半天,当季凡看到一块残缺不全的墨锭时眼前不由一亮。为了不引起老板的注意,他先是装模作样地打听了几块墨锭的价格后,这才神态自若地拿起那半块墨锭,墨上雕着金刚法轮图案,并书有“紫玉光艺粟斋”六字,此墨望去紫光浮动,闻之芬芳馥郁,审之细腻莹润,乌黑铮亮,“湛湛如小儿睛”。他心中大喜:这可是清代制墨名家曹素功所制地“紫玉光”!

说起曹素功和他的“紫玉光”,藏墨者无人不晓。曹素功是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首,素来享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曹素功生产的“千秋光、紫玉光、天瑞”等名贵墨,成为徽墨之冠。他制作的“黄山风景墨”以三十六峰为主题,作通景图案,并按山势地位的高低,划分三十六锭墨,每锭正面是山峰图案,背面刻有吟咏黄山诗句。此外,曹素功制作的“青麟髓”,也是墨中极品,全套十五种,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四款。

当然,曹素功最为得意的还是“紫玉光”。相传康熙南巡时,曹素功曾向其进墨,康熙帝见其色泽如玉、紫光浮动、芬芳馥郁,当即龙颜大悦,御笔亲题“紫玉光”三字。从此,曹素功与“紫玉光”声名远扬。曹素功经营地墨庄名为“艺粟斋”,其所制“紫玉光”,色泽如漆,黝黑之中泛紫光,芳香扑鼻,墨迹不腐,历来为古墨收藏者所青睐。

“这墨锭怎么只有一半呀?”季凡邹着眉头装做不经意的样子问道,“多少钱啊?”

“您居然相中了这块墨锭,老板果然好眼力。您别看它只是半块,它可是大有来头的,在过去它是作为贡品专业做给皇帝御用的……”店主微微一笑有板有眼地说道,“这墨锭名叫紫玉光,想当年在大清朝的时候,它可是名列十八款徽墨之

季凡一听店主这话,心里不由一沉,人家门清地很啊!看来这次想蒙混过关是不太可能了,果然店主张口就要了两万。

“这么一块黑不溜球地墨块居然要两万块?你不会是在说梦话吧!”易明俊使劲白了店主一眼说道。

“这位小兄弟此言差矣!你看它雕刻精美,细腻莹润,色泽如玉、清香四溢,实乃徽墨中之极品啊!我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店主见季凡身着得体,估计是个有钱的主。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说道。

古墨收藏如今已成为收藏界独立地一个艺术门类,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拍卖场上不断看涨的行情,古墨收藏逐渐升温,成为收藏界的热捧对象。1996年春季北京瀚海艺术品公司拍卖一锭清乾隆御制天府永藏墨以60万元成交,清乾隆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55万元,清乾隆御制七香图墨39万元,清康熙八大家墨8锭30万元,清乾隆御制来仪、云龙墨4锭22万元,清嘉庆黄山图墨3万元,光绪御制棉花图墨2盒16锭7万元。古墨行情看涨,一路飙升,已成为藏家热捧的高雅艺术品。特别是以曹素功为首的清四大制墨名家所制作的贡墨,已成为各大藏馆的稀世珍宝。

季凡仔细审视了下,墨锭确实不错,不过这价格可要好好斟酌,想到这儿,他装做不太满意地说道,“这墨锭看起来还行,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一半啊?老板它要是全品相的话,我出双倍的价格也愿意接受。品相再好,它也只是个残器,真是令人弃之不舍,食之无味啊!”

季凡一语道破,正好说中了店主的要害。这块墨锭他收上来也有些日子,就因为它残缺不全,很多人看过后都无可奈何地放弃了,他巴不得早点卖出去,想到这儿他口气松了下来说道,“看来老板也是个行家,我看这样好了,再减去五千,算你一万五千块好了。”

“还是有点太高,我最多只能出高五千块!”季凡神态自若地说道。

“老板,你这个价有点低得离谱啊!实不相瞒,五千块我收都收不来啊!”店主夸张地说道,“你再给加点。”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季凡最后以五千块买下了这半块紫玉光。“季先生,我可真有点搞不懂,你干嘛花这么高价买这么一块墨锭啊!而且它还是破烂不堪的。”易明俊愤愤不平地说道,“要我说别说五千,就是五十块都不值。”

“明俊,这你可有点看走眼。”对于这块墨锭的真正价值略有所知的唐俊笑嘻嘻地说道,“你别看它毫不起眼,它可是过去专门献给皇帝使用的贡墨啊!”

“老唐说的有道理,如今这种贡墨抢手得很,我想如果不是由于它过于残破的话,它也不可能落地我手上,我估计早就被别人抢走了。”

优悠书萌 u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