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有些想不明白,周阳接起电话:“喂。”

“喂,周医生,我是宋晓斌,您现在忙吗?我想将我爷爷的病情和您说一下。”宋晓斌小心的说道。

这可是关系到他爷爷的安危,容不得他不小心。

“怎么了?宋老的病情发生什么变化了吗?”周阳疑惑道。

宋晓斌连忙说道:“那倒不是,只是我爷爷的病几位专家都主张动手术,可是我爷爷的年龄和身体让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变得很小,所以我父亲让我问一下周医生你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案,如果有的话,不管花什么代价我们宋家都愿意。”

周阳皱了皱眉头,宋老爷子的身体如果手术治疗的话,确实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如果是手术治疗的话,那对于他之后治疗病人的身体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方法倒是有,不过我需要准备一下,你们也得准备一下材料。”周阳说道。

“不知您所说的方法有多大的把握?”宋晓斌忙问道。

周阳沉吟了片刻,才说道:“鉴于宋老的身体和年龄问题,七成的把握还是有的。”

“七成?周医生你真的有七成把握?”电话里传来另一个人的声音。

周阳听的出来,是宋晓斌的父亲宋子阳的声音。

“七成的把握还是有的,不过你也知道,老爷子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康健,所以失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过就算是治不好,也能保持住现在的情形。”周阳说道。

确实,中医讲究的就是治病根,病根或许会治不好,但却不会让病情恶化,这和西医就不太一样了。

当然也有例外,不过对于宋老爷子的病情周阳还是有些把握的。

“好,那就请周医生说出我们需要准备的东西吧!”宋子阳沉声道。

“一套纯金打制的医针,一根也不能少,用以吊命的人参,最好是百年的,没有百年的七八十年的也可以……”周阳一连说了五六样才停了下来。

“还需要准备其他的东西吗?”宋子阳将这些东西都记了下来之后问道。

“不用了,其他的东西我来准备,你们准备好东西打我电话,到时候我再去医院。”周阳说道。

挂了电话之后,周阳思考了片刻,便继续在古玩街上逛了起来。

走走停停的,不时的在两边的小摊上停下来瞧瞧。

突然,周阳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的表情。

周阳来到小地毯前东看看西看看,貌似在仔细的看着东西,其实眼角总是有意无意的扫向那在最下面角落里的那个小木箱子。

这地摊上摆的都是些看起来很老的东西,有玉石,有书画,也有观音佛像什么的,看起来都像是有些年代的。

看到周阳过来,那摊主就很是热情的招呼道:“小兄弟,来来来,相中什么就拿什么,绝对都是老物件。”

周阳笑着点点头,很是仔细的看着摊上的东西,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在挑东西,俗不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拿起一个青花大盘来,周阳装作很仔细的观察着,这只青花瓷盘称得上是大盘了,直径目测足有50多公分,飞凤如意云头纹,构图满密,青白釉,青花色蓝中闪灰,品相完好。周阳轻轻上手摸了摸,釉面似糯米感,盘底呈外侧斜削状。

摊主一见周阳看上这只青花大盘,立马便笑着说道:“小兄弟真是好眼光,这是青花大盘,是我在下乡淘老宅子的时候淘来的,老百姓不都在传一句话,家有万贯不如青花瓷一片,我这青花大盘搞不好也是元青花呢,那可就称得上是国宝了。”

他这一说,周阳也是笑了起来。

开什么玩笑,这要是元青花你还会出来摆摊?

青花瓷器不是只有元朝才有,上至唐宋,下至明清,都有青花瓷。但却只有元青花最热,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元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短,瓷器相比起其他朝代自然就少的多。第二,明初时期,曾有一次毁瓷运动,砸毁了很多元瓷,使得元青花加稀少。第三,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出于生活所迫,不少文人和画家转向民间手工业谋生,从而使得元青花的画工和图案比之前的朝代有了质的飞跃!因而,只有98年历史的元代,却催生出了元青花这一奇葩,开启了明清两朝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说白了,元青花就是质量好,存世稀少,所以在青花瓷中最受追捧。

但正因为真品稀少,市面上又仿品泛滥,这才造成了藏家一见到青花瓷,直觉就认为是高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