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是爬也要爬进宁中大门。她只顾说话,拌凉面时醋放多了,难以下咽,我勉强吃了点。

明夷停下笔,数了数,连标点符号一共117个字。她决定写点别的。

窗外飘来阵阵花香,风卷动绿绸窗帘,不断摇曳。收音机在播放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歌名叫《昨日重现》。我只能听懂几句,大意是,在我小时候,爱听收音,等待我喜欢的歌曲,当他们玩耍时,我总是独自歌唱,这让我满心欢喜。 。。

所谓童年(2)

8月下旬,玩耍嬉戏的小孩们突然销声匿迹。一个个老实地待在家,从早到晚奋笔疾书赶作业。拖欠一个假期的作业堆积如山,重压在大人门心上,除了劈头痛骂,也只能干着急。

深夜时分,风已有了凉意,掠过路灯下泛白的水泥地。泡桐树叶哗哗响,蝉鸣日渐消沉。许多人家灯光长明,交相辉映。人影晃动间,小孩的呵欠与叫苦此起彼伏。家长的叱责顿如平地惊雷:早不忙夜心慌,不完成休想睡。

清凉油的味道越来越浓,夜色一片片被染凉。悠长的梦一样的暑假,欢乐渐行渐远。

明夷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看课外书的时间,像是从牙膏里挤出来的,一小段一小段,总算看了一部分。今天读到一句诗,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突然感到秋天来了。

开学不久,学赖宁的活动轰轰烈烈展开。顺西街小学人手一本小册子,详细介绍赖宁扑救山林大火失去生命的事迹,以及他爱学习爱劳动爱助人为乐的诸多例子。册子扉页有一张赖宁的照片,白衬衣,胸前红领巾飘扬。一个清秀的少年。

少先队周末会议上,大队辅导员号召各班中队长切实行动起来,开动脑筋,带领全班同学积极投入到“学赖宁忘小我”的活动中。

办墙报、办学习园地,诗歌比赛演讲比赛,各项活动如火如荼。明夷成了大忙人,每项活动既要组织策划,又要亲自参与。中队长*从每周一次提升到每天一次。早上一到校,她就直奔大队活动室,听辅导员安排工作,汇报本班活动开展情况,提交优秀的广播稿。

一天会后,踏着清脆的第一节上课铃声,明夷从活动室跑进六楼教室。她气喘吁吁坐下,将手伸进抽屉找课本。手指触到一个奇怪的东西,软绵绵,呼呼直冒热气。明夷吓了一跳,飞快地缩回手,俯下身去看。几个馒头不可理喻地蹲在抽屉里。

捱到下课,明夷起身问,谁的早饭喂进我的抽屉了?同学互相张望,没有一个人应声。她又说,喂错了自己拿回去。直至下午放学,馒头冷冰冰地,顽固地蹲守在她抽屉。

第二天又有馒头横空出世,依然呼呼冒热气,依然吓明夷一跳,依然无人认领。明夷觉得很是蹊跷,想来想去都一头雾水。如何处理这些馒头也令她颇为头疼。扔掉吧,浪费粮食,可耻。把这些可疑的东西带回家也是行不通,她左右为难,束手无措。怪事自顾继续。一周以后,明夷的抽屉就被馒头塞满了。

周末照例统计一周好人好事。明夷的课桌上堆满同学交来的纸条,数量比以往多。看来学赖宁有了成效,大家都踊跃起来。明夷心里想。她逐个展开纸条,在好人好事表上纪录。

9月18日,张琴胡珊刘义,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9月19日,王海,拾得钥匙一串交至失物招领处。9月22日,吴兰,扶老人过马路。9月19日,带早饭给弃儿。9月20日,带早饭给弃儿。9月21日,带早饭给……明夷心神激震,连忙翻看其它纸条。笔迹不同,内容一般无二,全写着:带早饭给弃儿。

那一个个馒头,原来都是做到她身上的好人好事。近些日子,她筹划种种活动,大力宣扬助人为乐。她教他们瞄准,然后他们把她当作靶心。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冠冕堂皇,他们却不敢留下姓名,也不与她照面,只是躲在暗处放冷箭。

同学们在煞有介事地早读,四周书声朗朗。李娆转过头,又飞快地转回去。狡黠地笑一闪即逝。

馒头堵在抽屉口,成堆蛰伏,像冰凉的蛇,毫无声息地扬着头,准备给她致命一击。明夷将它们死死捏住。她要把它们捏成团,挤出汁,捏成坚硬的碎石子,砸向那些来历不明的所在。

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他们以为,她每天等着两个馒头救命吗。他们两个馒头出手,她就被打垮啦?从此他们高风亮节,而她人见人怜。明夷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愤怒。可笑的两个馒头的施舍。

明荣夫妇精心做了一桌菜。五香豆腐皮,凉拌藕片,红烧鱼,还有雪豆蹄花汤,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