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 (第1/4页)

正面辩论,徐腾也知道困难很大,别说是他,就算是换蒋宁远和亚太经济研究院的马院长过来,估计都很吃力,所以,他还是准备了几个特殊招数。

当然,马院长此时也在海峡国立大学。

徐腾终于抵达会场,和其他“应邀”而来的三位嘉宾见面,和台下一些真正应邀而来的富绅名流打打招唿,会场总共有两千多个席位,完全坐满,一半是海峡国和马来西亚的富绅,一半是各国外交官员和学者,中美驻海峡国的大使都坐在第一排。

中间的席位有数百名在各所南洋大学的国内留学生这是徐腾前来参加会谈的诸多条件之一,否则,以今天这个入场规格,一个留学生都别想进场。

徐腾到了现场,谁还管其他嘉宾,几乎所有人基本都围着他转,拍了不少合影,他也特意快步走到中间和同学们互动,其中几位还是校友,长江大学的留学生,在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硕士。

十分钟的暖场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因为是直播节目,各方都不能耽搁,徐腾大致和同学们交流了几分钟,这就回到自己在台上的座位。

四个白色单人沙发的位置。

主办方很有心机,特意将徐腾安排在左侧的首位,旁边是海峡国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东亚研究院副院长陈志贤,两人坐在中间,特别是陈志贤的位置正对录像机。

最右侧才是亚洲安全峰会的主席睿安格。

这种安排,仿佛是充分表明海峡国的中立身份,甚至还有一种我们在发挥东西方桥梁的平台作用,帮你们中国和国际世界沟通的意思,你们中国想了解世界最好听我们的,你们外国想了解中国,最好也听我们的。

这场四人会谈没有主持人,负责引导话题的人是东亚研究院的副院长陈志贤尼玛,台胞呢!

刚开始,陈志贤介绍了几位嘉宾,随后就用一个很轻松的话题开启整场会谈全球经济中的新科技浪潮。

这就是一个设计好的坑,三人每次讲几句就要一次徐腾,毕竟,徐腾才是在场的这群人中,真正最了解目前国际科技产业趋势的内行人士。

徐腾准备的招很多,他手持平板电脑,戴着和其他三人明显有点不同的耳麦,基本也不看三人,谁他,他就根据对方的话题聊几句,从东亚的科技企业谈到欧美。

他看似柔和的赞同陈志贤和尚达曼的观点,相信新科技的浪潮是解决目前国际危机的最佳选择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人类史上每一次的经济腾飞,必然都是以一次新技术革命为前提的,从工业革命到信息化革命,莫不如是。

同时,他也表达了一个让陈志贤、尚达曼都下不了台的观点,欧洲和日本都有可能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被中美两国甩在身后,这就是他重点投资中国和美国的原因。

至于陈志贤和尚达曼吹嘘的台湾、新加坡的技术革命……徐腾的意思很柔韧,绵里针,你们就吹吧,反正我不看好。

“新一代的技术革命并不是说有资金就行的,也不是说有人才就行的,而是超巨量的资金,超巨量的人才,在工业革命时代,你完成一个点的技术突破,也可以建立一个产业。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普及与竞争,今天这个时代,你完成一个点,或者多个点的技术突破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现在启动的石墨烯、3d打印、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工业机械、超高速网络和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这些技术最终是要融合在一起,在现有互联网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人类生活完全覆盖的新形态物联网,才能完成新的技术革命。”

“目前来看,真正有可能实现这种全面性突破,参与到各个节点的突破,最终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国家,只有美国、中国和欧洲。东盟、拉美都有这种可能性,只是可能性比较低。”徐腾最终说完这个有点刺激人的观点,终结这个话题。

“我不认同徐腾理事长的观点,在全球自由贸易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参与自由贸易,都可以参与到新技术的革命变化中。”陈志贤强撑着说了一句没有任何营养的话。

“你这个话没有任何意义,做产业不是靠大道理,从2008年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至今,中美两国在物联网领域,包含科研、基建、教育在内的总投资额相当于其他所有国家相加总和的4。7倍,如果以中美两国和欧洲在物联网及其他新技术领域的投资总量来算,你说的那些国家,加起来只是三大经济体的零头,这个零头里,日韩还占了一半。”

徐腾先出招,砍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