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 (第1/4页)

大家都说美国的gdp很虚,其实,欧盟的gdp更虚。

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剥削,你都不让资本家剥削人,让资本家将员工当老爷一样供着,这个企业还能经营吗?

这个国家经济能好吗?

欧洲这些企业为什么很容易收购,真的做不下去,当老板的生不如死啊,还不如将企业卖了,将资金都交给银行打理呢,一年稳收5%的理财回报就行。

到了银行那边,基本就是玩数字游戏,在国际市场炒汇率,炒期货,搞出一大堆几百万亿欧元的金融衍生品。

你有种跑到中国收购看看,人家赚钱的企业,为什么要低价卖给你?

徐腾这些年在国内收购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企,为什么,还不是上面有安排,搞产业整合。

在飞回国内的路上,他将这一次的所见所闻,将自己这几个月分析的大量数据整理一下,最后做一个总结,回国以后好好搞,想做大事,还得指望在国内。

想做大事,还是不能要脸,大丈夫不拘小节。

以后要是继续有人指责他到欧洲盗窃技术,那就让对方指责好了,尽情骂,他不还口,不死磕。

他这些年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收购欧洲企业,完善整个华银财团的工业体系,不敢说媲美日韩欧第一流的巨头,基本也能在国内国外市场竞争。

再给他十年时间,从拜耳开始数,到通快、天田、小松、丰田、本田、通用、三星、英特尔、爱立信、强生、美敦力……华银财团通过在中欧两个板块的布局,基本都有一套应对阵容。

收购先正达还有意义,收购福特基本没意义了。

通过这七年的快速并购,徐腾可以有点嚣张的说,他基本解决了整个华腾工业体系的技术问题,与最顶尖的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也就是五到十年。

相比国内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他的海外并购速度和整个体系的完善速度是非常快的,代价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成本整合,所以从2011年开始,整个华银财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专注自身,不能急于求成,反正竞争对手的大环境都不行。

徐腾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终于在搞企业的这个领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很多想法和思维方式都在返璞归真了。

高手相搏,毫厘之差。

我的工人比你勤快,我的研究人员比你聪明,我的高管比你积极,我的架构比你灵活,我最后就一定能赢你。

徐腾是彻底领悟了一个道理,搞实业就和战争一样,拼的就是人,其他都只是细节问题,好与很好的区别。(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死不能复生

2011年2月至5月这一次漫长的欧洲之行,对徐腾整个人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去很多并购决策,他都是在办公室决策。

大部分的并购,说实话,也不亏。

至少70%的企业,并购以后的一两年内都能扭亏为盈,15%的企业,本身就不赔,只是利润不多,仅有15%的收购确实是很难扭转局面。

毕竟,华银财团是比较擅长在资本层面进行并购和整合的跨国财团,这一点和国内的大部分企业还是不同,像中国化工真要收购先正达,后面如何融合都是未知数,搞不好要吃大亏。

华银财团要收购先正达的话,那就没什么问题。

这种本事就是练出来的,收购一家欧洲企业能有多少麻烦事,有多少坑,华银财团内部都是一门清,吃亏几百次,对应的手段也是几百种。

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聪明人特别多,又灵活,又务实。

整个华银财团内部比徐腾聪明的人,没有10万,没有8万,徐腾这水平,当年拼死也就一本,华银财团上上下下,清华校友都有1万,江州四大高校的校友5万+,985高校的江工大、江科大占一半。

现在网上有个笑话,说江科大某年某专业某重点班,1/2被华腾电子集团通吃了,另外1/2本校读研,准备三年之后再去报道。

徐腾吃了这么多亏,将海外并购的本事练出来了,但他又不准备继续在海外大规模并购了,因为他明悟了,终于懂了,为什么华为不去兼并西诺,阿卡?

最好的人才就在中国,即便对方还有很多人才,那就挖人嘛。

实业的战斗,永远都是在拼人。

5月份回国以后,第三元首不出国了,首都那边让他出门,他都不出去,就守在江州,一个产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