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白时中满面羞愤,正要开口,皇帝又说话了,“今日就到这里吧,我也倦了。”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那根筋犯了,马忠突然走出来,“陛下,臣有本奏上。”

“说。”皇帝又是一惊。

马忠:“陛下,天气寒冷,城外到处都是北奴。而开封城防御薄弱,我听说宣泽门刚被郭药师烧毁。不如让我等勤王大军入城协助防守。”

“不准!”皇帝满眼怒火地盯着种马忠,狠狠地说。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

所有的武将都同时闹了起来,天寒地冻,鬼才愿意呆在城外呢?再说,刚才白时中的一席话让大家都动了心思,妈的,这天下可有两个皇帝,究竟将来谁当家还两说呢。还是先进城呆着静观其变为好。

何灌大败之后,皇帝在京城的力量已经被彻底削弱了。现在城外全是旧朝的军队,换谁当皇帝只怕都会吓得夜不能寐。

第三卷 金瓯

第五十六章 表演

“各位大人请安静。”李纲走到殿心,冷冷地扫视众将一眼,作为一个文官,以兵部侍郎的身份被皇帝擢拔为尚书右丞,本来未必能够镇住西军那群骄兵悍将。可他在朝野之中威望极高,这一眼扫过去,众将却都安静下来。

“臣李纲有本奏上。”

见李纲有话要说,皇帝面上露出喜色,很明显地松了一口气,“李卿快说。”

李纲道:“陛下,臣身为陛下的亲征行营使。既然是亲征行营,手中便得有兵有将。可陛下想来也知道,禁军已全军覆灭,城中健勇又都是新募之兵,守城尚可,退敌却是不能。若要退敌,还得靠各地勤王兵马。臣想问陛下,各路大军是否归陛下的亲征行营节制?”

李纲这一句正说在要害上,随着各路兵马的陆续到来,开封城下已经云集数十万大军,几乎集中了整个北中国的所有军队。但各军战斗力参差不齐全,若不拧成一股绳协同配合,却给了金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如果能够将所有兵马统一整合到亲征行营,方能做到军令如一,步调一致。而且,如果能够拿到指挥权和后勤调配权,军中即便有别有用心者,有李纲看着,也翻不起大的波浪。

并且,如果将各路军马都归李纲节制,大军是否入城自然也变为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一言可以决之。

此言一出,杨华对李纲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不可否认,古人的政治智谋比起现代人还真是高上了一个层次。举一可以反三,进一步看三步,想不佩服都不可以。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杨华心中却不是个滋味。都被敌人打到京城门口了,自己人还在相互猜忌相互提防,而不是团结一心共同对敌。即便是一代名臣李纲也不能不这么做,想起来真叫人憋气呀!

皇帝:“当然,你是朕的亲征行营使,代天子以伐蛮夷。军队不归你节制,就是不归朕节制。”说到这里,这个老实的年轻人狠狠地将手拍在桌子上,“不归朕节制,究竟想归谁节制?”

这顶帽子大得吓人,众将都骇得面色发白,齐声道:“陛下说得是,臣等愿听李相调遣。”

听到这话,皇帝脸上的阴霾终于散开,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笑眯眯地看着众将之首种师道,说:“种卿,这次退敌老将军立下了大功,朕心甚慰。”说着就朝身边的内侍递过去一个眼色:“宣旨吧。”

“皇帝手敕:京畿两河宣慰使种师道即日起任同知枢密院事。此喻。”

种师道此刻虽然被升了官,脸上却看不到半点喜悦,只淡淡地说:“臣谢恩。”

见小种神色恬淡,皇帝心中突然有些不安。不过,他很快恢复过来,提起精神看着杨华。

内侍又大声宣旨:“封龙卫军指挥使杨华为右武大夫,殿前金枪班指挥使。”

杨华心中咯噔一声,暗叫一声不好。若真进了皇帝亲军,自己固然要同龙卫军那五十名嫡系分开。龙卫军现在已经名存实亡,只要杨华一走,那五十来人估计会被编入李纲手下的守城部队,然后在靖康二年时被金人大军消灭。赵明堂、古松、李鹞子、梁红玉……所有的人很快就会被这空前的大劫难中被历史的洪流吞噬了。

昨日的英雄及红颜转眼变为一捧枯骨。念之让人不寒而栗。

更可怕的时,只要做了那个指挥使,自己以后就没有再上战场的机会了。如此一来,两次开封大战他也只能在旁边看着发呆,根本就没有机会从这座危险的城市逃出去。

禁卫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