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士兵们跑得虽然不快,可赵明堂的要求却十分刁钻。他要求每个士兵在奔跑地同时保持队型不乱。可这些家伙昨天还是一群山贼土匪,今天就做了龙卫军士兵。对于纪律这种东西却没有丝毫的认识,更别说队列训练这种东西了。让他们站着还好。一跑起来就乱了。

无奈之下,赵明堂和几个军官只得提着棍子在后面跟着,一看到乱跑的就是一通狠揍。

梁红玉那边则是另外一个样子。刚接手队伍时,她并没有对士兵们做更多的要求,只让他们在日头下站好。然后同几个军官坐在一边聊天。对于那群傻楞楞站在那里的士兵来了个不闻不问。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个时辰,两个时辰……终于有人忍不住回头去看,可刚一扭头,脖子处却传来一阵刺疼。原来。为了保持军姿,每个人领口上都别着一个绣花针。

不但如此,每个人背上还捆着一个木版。站在哪里,当真是站如松。

等到梁红玉同几个军官聊天聊得再无话可说,这才站起来,喊了一声:“坐!”

士兵们这才“哗啦!”一声坐到地上,只觉得浑身无一不痛,无一不酸。

看着这新奇的训练方法,杨再兴瞪了大了眼睛。感觉非常不理解。他已经在杨华身边跟了一整天了,本以为能够学到什么新东西。dao。ne书。道可这一整天下来,士兵们除了“立正”,就是“稍息”,然后是“向右看齐,向前看!”根本就没什么意思。

刚开始的时候,曹成兄弟也跑过来偷师。杨华也不在意,由得他们看。可看了一个上午,二人都看烦了。找个由头悄悄跑回军营睡觉去了。

只杨再兴还留在这里。他就不相信了。难道大名鼎鼎的龙卫军就是这么训练新兵的,这也太无趣了点吧。想当初。他在家里训练乡丁时,哪一次不是刀光霍霍,尘土飞扬?

杨再兴终于忍不住问杨华:“提刑大哥,这么立正稍息地,上了战场有什么用啊?再说了,这么殴打新兵,也不怕他们骚乱吗?究竟什么时候才开始真正的训练呢?”

“这不过是开始。”杨华一直冷眼旁观好奇地打量着校场的杨再兴。说起来,他也有意栽培这个未来地名将,“正常情况下,新兵要想形成战斗力需要训练至少两个月。队列训练虽然没有实战价值,但对培养军人的纪律性却是有好处的。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枯燥的训练让士兵形成条件反射,让他们绝对服从军官的指令。至于正式的禁军训练哪有这么简单,我军开拔在即,也没时间弄那么多虚头。”

据杨华所知,禁军的日常训练已经现成了一定之规。比如旗号的识别,金鼓的号令。各兵种在阵列中如何排列。阵战中,老兵、新兵谁前谁后;撤退时,谁先撤,谁押阵。

这已经是高级地集团军战术训练了,目前对龙卫军来说毫无意义。说到底,杨华现在只想弄一个单一兵种的肉搏部队出来,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训练来也没用。

至于为什么殴打新兵,这是杨华默许的。这主要是为了强调军队的等级和服从。所有纪律的实行也应该这样。上级打下级,不用问理由。就是要打出他们血液里的血勇,让他们变得凶悍起来。

未来他们将来面对的是同样凶悍的女真士兵,在百年之后,汉人还将面对超越人类想象力地成吉思汗屠夫。你只有比他们更狠,你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否则。你就等着亡国灭种吧。

胜利,除了胜利,别无所求。

去TMD温驯善良,去TMD谦恭卑让。

军人不需要这种貌似文明的软弱,为了不至于在未来被人追得满世界逃命,在无奈之中蹈海死亡。

即便变成野兽。也再所不惜。

是的,北宋的文治已经让汉人血管里地温度冷切了。读书读书,读得人一遇到危险就只知道下跪投降。那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侠勇;那种横槊纵横沙场的英姿,才是真正地汉家气象。

“恩,这点时间,也只能够让他们知道怎么走路了。”杨再兴好象有些明白过来,“只要士兵们被训练得听话,这支军队已经算是强军了。”

“对。军人不需要思考,他只需要按照军官要求地去做就是了。即便是去送死。”杨华冷冷地呲着白森森的牙齿:“在我地预想着,未来的大战这一千五百人能够活五百就算不错了。然后再招新兵。再用战争来淘汰。三年之内,可得一支纵横疆场的不败雄兵。我就是要让他们去送死。直到没有人能杀死他们为止,”

军国主义,斯巴达军团,以野蛮对野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