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造的苗子况且就算他是个天才赵虎臣也不见得会愿意多出一分钱的力,不过既然他拿了人家一个小时两千块的薪酬就不会故意放水做一千九百九十九块钱的事。

“不能。”李青城尴尬道,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但李青城也知道赵虎臣说的话比学校里千篇一律的那些个老师们要中肯的多,不是说学校里的老师说话没道理或者不靠谱,只是相对而言教师资源会自然而然地向那些学习好品行好的好学生们身上倾斜,像李青城,他这些年来可是尝尽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他一鸣惊人考上最好的初中时个个老师都舔着脸在他老子面前夸奖他是个可造之材,好像以前大张旗鼓地在班上在学校上把他当成反面教材的货不是他们一样,后来成绩下去那些个老师从失望到绝望再到现在的完全放弃,压根就把他当成了班级上可有可无的一号闲人,因此坏学生和老师的矛盾比起好学生跟老师之间肯定更加尖锐和深刻,李青城明白,可他就是看不惯那些个嘴脸,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固然有不可告人的外界因素在,可未必就没有参杂一些自暴自弃和破罐子破摔的心思。

话虽如此,但李青城的确是想重现中考时的风光,狠狠地煽那些个瞧不起他的老师们一耳光,这是潜意识。

第236章 富贵

第236章富贵

李青城始终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挺简单,给他解闷的女人够,给他使唤的小兄弟够,支撑前两者的零花钱够就行了。

不要以为但凡是个富二代肯定就是没脑子莽撞冲动嚣张的标榜,他们比寻常人的优势不说出生起,就是早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已经凸显出来,当寻常人家的孩子还在为给还在娘胎里的孩子吃哪种营养品而发愁而勒紧裤腰带的时候这些大富大贵人家的孩子们则已经呆在娘胎里得到了最优秀的安胎服务和优秀自然的安胎环境。

在这种优势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能说个个都是金玉其外金玉其内的优异人才可要说全都是二世祖也的确是以偏概全,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比寻常人拥有更旷阔的眼光和胸襟,因而总有些那么些以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怀揣着满肚子的苦水整天控诉社会的不公控诉一样是娘生爹养的有钱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得到了寻常人一辈子都博不到的优异生活,凭啥?就是凭人家有个好老子。

李青城就属于那种比一般孩子多点背景多点城府多点钱权比一般纨绔眼界多点胸襟也多点世故的富家子弟,如果说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把李青城当成一个二百五看未免太幼稚,他懂的东西其实很多,只是不说而已,兴许很多东西说出来连他那位其实并不算了解自己儿子的妈都会震惊。

从小就跟着始终大富大贵未曾落魄过也未曾穷酸过的父亲享受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也懂国内一般体制内的家族无论是已经掌权的红二代而准备接替的红三代还是渐渐崛起的红四代其实都有一个不变的规律,家族的孩子最黄金的最放荡的时间就是在十五到二十五岁这十年,是上学的年纪却已经不是挂着鼻涕的小屁孩,什么都懂一点,也懂得自己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自己家有钱有权有地位,在外面疯也好在学校里称王称霸也罢,也就是在这短时间里最轻狂最放肆,到了二十五岁,从学校里出来家族则会开始安排既定好的道路,没反抗的理由也没有反抗的资本,所谓的富贵家的孩子所谓为了自由离家出走搞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都是小说里杜撰出来骗人的,不是说现实里没有这样的例子,只是太少太少,少到完全可以忽略的地步。

走上了家族铺好的路,或者进入某家公司某个体制内的部门开始历练,然后再得到一份多数由家里人操办的政治婚姻,别觉得这有多肮脏,对于他们而言,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在学校里家人可以放任一些,但婚姻始终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也没什么好矫情的,一辈子的锦衣玉食高人一等和所谓的爱情,摆在谁的面前谁都知道怎么选。

二十五岁工作三十岁结婚然后是生孩子,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一个个都精于世故磨砺得一个比一个狡猾一个比一个更老狐狸,然后站在家族的位置上看着自己的子女重复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所谓的大家族人生,大抵如此。

知道这些,所以李青城不急,在他看来老妈说的那些把他随便丢到某个省军区做文职军官的事情大半是吓唬自己的,毕竟自己是李家的独苗,就是学习成绩再差那也不算什么,难不成老李家就真的因为这个断送了他老子一辈子打拼下来的基业?他这个做儿子的不继承老子的衣钵难不成便宜给外人?别的不说,那位看似现代其实骨子里全是封建思想的老子就不会同意。李青城摸清楚了他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