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1/4页)

而小事则可以说到,外地人如果和本地人起冲突,那么本地人不会管任何道理不道理,冲上去就会先把外地人揍一顿死的,哪怕两个本地人之间本来就有仇,他们也会先攘外,在安内,等到把外地人弄跑了,他们又会互相死掐。

很难想象这种矛盾又负责的人际关系,但一切归根于他们的本地意识感之后,就不难解释了。

徐庶刚来到东江晨报时,也是如此,遭到了不少本地人的排挤,但最后她还是一步步的走出来了,因为她把握住了一个平衡,就好似东江晨报能在上面的压力和下面压力中,把握住的那个平衡。

一中试点班被普遍不看好,这是本地意识所致,除了那些把孩子送进这个试点班的家长之外,其他人都抱着一种看笑话的意思,因为大多数东宁人觉得,这是上面在作秀,教育诟病这么多年,也没见那次的改革有过效果。

他们乐于见到试点班出点问题,于是成为他们大多数人口中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在加以贬低,以讹传讹,最终东宁人对这个试点班都抱着一中敌意的态度,这就好似本地人和外地人起了冲突一样。

徐庶很清楚这里面的关系,这是东宁人本地意识感和外地介入流的冲突,他们担忧试点班会把东宁人未来的那种本地意识感冲淡,很不幸的是试点班的特聘教师又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国外留学回来的,最重要的是,这个特聘教师的国籍都不是中国,而是土生土长的法国籍华侨,用他们的话,就是假洋鬼子。

所以东江晨报在面临上面压力的同时,也得照顾东宁人的本地意识感,所以这次的一中事件,东江晨报在报导上,极大的贬低了试点班的所作所为,从全市倒数第一,到集体翘课,东江晨报似乎都迎合着东宁人的那种心态。

只是上面的压力,让东江晨报又不得不遏制这种偏向本地意识感的报导,与往常一样,他们所做的依旧是在其中求取一个平衡,最终的皆大欢喜。

来到一中之前,徐庶与总编就聊过一中试点班的事,连总编也不看好那个试点班,甚至是那个假洋鬼子。

但是徐庶认为,作为一个媒体人,首先求的是真实,而不是迎合大众,也不是迎合上面的口味,只是这些话,她都放在心里,从来不会在公众场合,或者在领导面前袒露,除非她想再次走进被排挤的压力中。

东江晨报是最先得到一中试点班又出事的消息的,但很显然那个爆料的人,也通知了地方电视台等其他竞争的媒体,甚至是省报等其他媒体。

所以徐庶还没来得及调查,就已经被蜂拥而至的媒体给淹没了,校长室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而在发生事件的地点保卫科已经被保安给封锁了,理由就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

一中的孙校长徐庶是认识的,也有几面之缘,对于这个在东宁市本地人眼里传奇式的人物,徐庶心底也有些钦佩,因为就是因为他加深了东宁人的本地意识感,但他加深的这种本地意识感,影响的是东宁市的建设和经济,相反坏的方面到很少。

今天再次见到这位老校长,发现他憔悴了不少,从他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上次的特聘教师带着学生集体翘课的事情,给了他不少的压力,事实上媒体都还等着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呢。

而现在又出这么一档子事,似乎已经让老校长有些jīng疲力竭的感觉。

徐庶很机灵的没有去保卫科采访学生,也没有去采访被记者们包围的教导主任和老校长,而是走到了拿起手机拨打了另外一个电话。

聊了几句之后,她又挂断了电话,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徐庶见到了虞雪,两人似乎早就认识一样。

“哇,这个小女孩真可爱,你不会告诉我,这是你女儿吧?”徐庶一见到虞雪身边的绾绾,就忍不住想要亲上一口,虽然理智告诉她不能这样做,但她还是欣喜若狂的逗着绾绾,时不时还捏一下她的脸。

“人家已经不是小女孩了,绾绾都九岁了!”绾绾一脸不服气道。

“哟,九岁就不是小女孩拉,姐姐我可是十几岁还被人叫成小女孩呢,这象征着年轻,女人最好的一段时光,所以要珍惜,姐姐现在想年轻点都不行了。”徐庶一脸微笑的摸着绾绾的头发道。

“绾绾才不要年轻呢,绾绾要快点长大,这样就能帮哥哥忙,给哥哥做很多事情。”绾绾突然嘟着嘴道。

这段话让虞雪和徐庶两人都笑了,随后两人去了一中校内的一家饮品店坐着聊了起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应该知道这整件事的来龙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