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不出他所料的是,**安今天晚上又给他父母发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就是要钱,说他现在紧缺几万块,让父母迅速给他筹集,否则他的事业会就此泡汤,话里也不在是恳切,更多的是焦急,甚至带着几分威胁的意思。

“这家伙,陷的越来越深了,如果不尽快找到他,后果不堪设想!”查询到地址后,苍龙匆匆入睡了。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温雯醒来时却发现苍龙已经收拾好了一切,只告诉她让她赶紧起来,问苍龙她也不回话,两人从南宁坐车赶往了临近的来宾市。

“你确定他就在这里?”温雯有些奇怪,苍龙似乎很肯定的就直奔这里来了,但是温雯却清楚这个市有多乱,在公安部门的内网中,有关于这个市的资料,因为这里是全国传销份子最猖獗的一个市。

温雯虽然没来过这里,却对来宾市的一个地名很熟悉,甚至不只是温雯,任何一个正式的民jǐng,对这个地名都很熟悉。

凌窝,这个拥有七千多人的居住区就像一个大坑,粘在来宾市市区板块的东南角,曾经的一场洪灾使这个地势低洼的地方**一片,积水最深处达,居民们用轮胎把孩子送到安全地带,给110打电话求救时,得到的回答居然是“要请示领导”,一小时后才回电话问是否还需要帮助。

这就是发生在凌窝的一个热点新闻,因为这个热点新闻,人们也开始熟知这个地方,公安部门熟知这里是因为这里的情况极为特殊,广西来宾市是著名的“传销者天堂”和“大本营”,凌窝是他们的“根据地”之一。

如果换成是其它地方,温雯还不担心,但是这个地方,温雯却有些没底了,因为这里的治安实在乱的让人难以想象,虽然她没来过这里。

“难道你真觉得我是和你来旅游的?”酒店里,苍龙反问道,从窗户上,苍龙打量着这个市,发现这里和东宁市几乎没得比。

“可你怎么知道他一定就在这里?”温雯不死心,她很奇怪苍龙为什么开始还不确定,一夜之后就带着她直奔这里,肯定是得到了什么情报才对。

“我说是直觉,你信吗?”苍龙敷衍道。

“信你都见鬼了。”温雯知道苍龙不想回答,于是也没有追问,只是道,“如果他在市区的话,那还好说,可要是在那个地方就麻烦了。”

“哪个地方?”

“凌窝!”温雯说着有些不安。

“什么意思?”

“这是个地名,这里不是村庄也不是城镇,没有村委会也没有居委会,整一个三不管的地带,没有任何zhèng fǔ部门,我记得当时我在jǐng校时,学到传销犯罪时,还特意查了一下这个地方,就因为一场洪灾,把那里变得越来越混乱。”温雯说道。

长长的土路足有五六里,这是凌窝的交通干道,苍龙走在土路上,时不时的会陷入泥里。路两旁居民自建的楼房挤挤挨挨、参差不齐,房前屋后到处是洪水退却后留下的绿油油的水葫芦,以及晾晒着的被水泡过的破旧家具。

苍龙的打扮就像是一个无业游民,因为在这里像他这样的人太多了,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安的方位并没有确定,他也想来凌窝这片区域了解一下情况,至于温雯?现在正被他锁在酒店的房间里,不得动弹呢。

从一些本地人口中,苍龙也了解到了这个地方为什么被温雯说的那么恐怖了,甚至到了这个地方时,苍龙觉得这里比温雯形容的更乱。

在凌窝没有交易中心没有监督,也没有税收,三十年前,凌窝还是一片荒地。改革开放后,来宾县其他乡镇的人来到这里务工、经商,慢慢地就落下脚。当时的凌窝属于一个名叫水落村的村庄,由于这块地方土地贫瘠,水落村的村民自然乐意出手。直到现在,凌窝的土地价格已经翻了几番,一块5米宽、12米长的土地已经涨到了几万元,仍有人愿意买卖,凌窝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自然生存,从无规划。

几年前,由于紧挨着火车道,生活在凌窝的人们都是跑到火车道的另一边去上厕所。后来,火车道围了护栏,居民们只好每家每户挖开路面,用砖头自制了简易下水道,“终端”就指向离自己家最近的低洼处。

居住在低洼处的居民,往往下水管道就指向自家旁边狭窄的夹道,每次出入家门,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邻居家的粪便污物从管道内流出。

这里的房主都是附近乡镇的农村人,他们从30年前第一代移民开始,卖光了老家的一切,甚至拆了老宅的瓦片,举家落户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