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八点刚过,市党校门口就热闹起来,不少参加结业仪式的家属已陆续赶来。

市党校座落在城东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旁边有一条小河穿过,东南两面绿荫环抱,北面近一千米处,是一座半封闭的小山,正是云岭市烈士陵园,那里躺着两百七十九名为解放云岭牺牲的革命烈士。

徐浩东开着他那辆旧桑塔纳轿车,没在党校停留,直接来到了烈士陵园。

耿晋文和金克明互相看了一眼,这才明白徐浩东的车里,为什么会放着一个花篮。

在烈士陵园的祭坛前,徐浩东敬献花篮,再和耿晋文和金克明二人一起默哀三分钟。

默哀毕,徐浩东在陵园里慢行,用了整整半个小时,默默地将整个陵园走了个遍。

回到车上,金克明开车,缓缓地离开烈士陵园。

“小耿,小金,我考考你们两个,你们说说两百七十九名烈士的情况。”

耿晋文说:“烈士陵园里原来有三百二十五名烈士,现在还长眠着两百七十九名烈士,另外的四十六位烈士,应其家属的要求迁回了原籍,但他们的墓碑还在。三百二十五名烈士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解放前二十几年革命中牺牲的八十五名革命先辈。第二部分,是解放云岭市牺牲的七十七名解放军官兵。第三部分,是在云岭市解放以后剿匪战中牺牲的六十一名烈士。第四部分,是在解放大湾列岛战役中牺牲的一百零二名解放军官兵。”

金克明说:“在这三百二十五名烈士中,来自全国十一个省的一百零三个县市,属于东江省的有七十一人,其中咱们云岭市本地的三十三人。牺牲最早的是方飞扬烈士,他是一九二三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牺牲于一九二七年,年仅二十五岁。牺牲时年龄最大的是李仁志烈士,他是地下党云岭县委第一任书记,于一九三二年十月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四十七岁。年龄最小的是解放军某部战士叶俊青,他牺牲于解放大湾列岛战役,年仅十七岁零三个月又十一天,他父亲是当时解放大湾列岛战役时的总指挥、某师师长叶仲廉将军……”

徐浩东沉思着问:“小耿,小金,你们帮我想想,我们能不能为这些烈士家属,以及那些建国以后因公殉职的烈士们做些什么呢?”

耿晋文说:“浩东书记,我说点个人意见,我认为社会发展到现在,咱们对烈士家属的关怀,除了精神上的,更应加强物质上的关怀。”

徐浩东表示赞同,“是啊,精神上的关怀,总归不能代替物质上的关怀。”

金克明说:“我建议,咱们可以搞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把烈士们的家属请到云岭来,同时建立一个制度,以后每年都要给予烈士们的家属以物质上的关怀。”

徐浩东点着头说:“好,我们有重要的事可做了。”

第0349章 不归之路

党校常务副校长闻怀书,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已在门口等着徐浩东。

徐浩东下车后,先回应门口干部和干部家属的招呼,然后慢慢来到闻怀书面前,笑着打趣道:“老闻,你有没有感觉到,你这里今天的氛围,象普通学校家长送孩子上学的场面啊。”

闻怀书一边陪着徐浩东往里走,一边说道:“把干部家属邀请来参加结业仪式,也只有你徐浩东才想得出来,我老闻头算是服你了。”

徐浩东与闻怀书没有同过事,但做过半年的邻居,那时候徐浩东刚从乡里调到市里,闻怀书也刚从省党校调回老家云岭,两家人在市级机关干部公寓成了邻居,建立了一层特殊的友谊。徐浩东步步高升,闻怀书则基本上原地踏步,仅仅是从教导主任升为副校长,两年前才刚刚升任常务副校长。

但闻怀书也是徐浩东敬重的人,与夏富麟和李子健一样,闻怀书人如其名,也是典型的读书人,淡泊名利,无意仕途,身在guan chang,心在学问。闻怀书不但是国内小有名气的党史专家,而且还是全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江大学历史系的客座教授,用徐浩东的话说,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

看看时间还早,闻怀书把徐浩东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浩东,你小子官当大了,也不跟我们这些老朋友来往了,上任快一年了吧,也不来看看我这糟老头子。”

“老闻,我忙啊。”徐浩东道:“不过,我不是没来过这里,去年刚上任时,和去年国庆节时,我两次来过烈士陵园。当时都想顺道来看看你,可一想既拜祭烈士又来看你,这也不太合适啊。”

闻怀书没有笑,嗯了一声后问:“刚才你又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