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 (第1/4页)

沈亢说:“刘书记,其实我们也都是从基层上来的,我们对基层的酸甜苦辣也是经历过的。”

刘镇国摇了摇头,“浩东,你来反驳沈亢同志的说法。”

徐浩东笑了笑。

沈亢说:“浩东,我洗耳恭听。”

徐浩东笑着说:“三位领导,以政界的辈分论,你们都是我的前辈,至少比我要高上一辈。所以呢,你们经历的是上个世纪的基层,我经历的是新世纪的基层,时代的变化太快,官场的生态也大不相同。时代不同了,bb机和手机时代,怎么能与互联网时代比较呢?”

三位领导齐笑。

徐浩东说:“我们的老书记刘政道曾跟我说过,八十年代,干部能与群众想到一起,九十年代,干部很难与群众想到一起,零零年代,干部不想与群众想到一起。”

刘镇国大声赞了两个字,“精辟。”

沈亢笑着说:“好吧,我被驳倒了。”

正说着,面馆老板两口子端来了热气腾腾的汤面。

四碗鲫鱼粳米面,外加两盆炒青菜。

徐浩东一边付钱,一边问:“老板,是野生的活鲫鱼和现压的粳米面吗?”

五十来岁的老板笑着说:“我们是西岭乡叶家面馆的分店,百年老字号,讲究诚信为本,童叟无欺。再说了,你是徐书记啊。”

徐浩东拿出了两张一百元的票子。

老板说:“三十八元一碗,四碗面一百五十二元,外加两盆青菜二十元,一共一百七十二元。徐书记,我给你打八折,我收你一百三十五元吧。”

徐浩东急忙摆手,“别,三位大领导在旁边看着,你打算让我丢人现眼吗?”

老板噢了一声,按价收钱,说了声“请慢用”,躬身而退。

徐浩东起身分发筷子,做了个请的手势,“三位领导,请品尝我们云岭市的第一美味,鲫鱼粳米面。”

第0633章 走遍天下也枉然

刘镇国一边吃面,一边笑说:“嘉来,沈亢,咱仨一边吃,一边听他如何吹牛。”

张嘉来和沈亢也开始动筷。

徐浩东拿起汤匙,先喝了一口面汤,嘴里吧唧几下,一本正经地说:“到了云岭不吃面,走遍天下也枉然,吃面要吃鲫鱼面,一碗让人美半年。三位领导,吃鲫鱼粳米面,要先喝汤再吃面,然后再吃鲫鱼,喝汤要品,吃面要嚼,吃鲫鱼要从头到脚。不按顺序吃,说明你们不是本地人,是会被笑话的。”

刘镇国与张嘉来和沈亢三人纷纷依言而行,生怕被徐浩东笑话。

沈亢说:“浩东,这也太讲究了吧。”

张嘉来说:“既然讲究,一定有讲究的道理,三十八元一碗的面,我还是头一回吃。”

徐浩东说:“鲫鱼十五元,面三元,调料两元,人工费、水电费、房租和税费五到六元。对餐饮行业来说,如果考虑到旺季淡季,百分之三十一点五的利润并不多,”

张嘉来说:“好吃,汤鲜,面香,鱼美,确实讲究,第一美味,名不虚传。”

刘镇国说:“小徐,说说讲究的道理。”

“第一讲究,煮面的水,是云岭山里的泉水,运到这里至少每吨二十元以上。第二讲究,鲫鱼产自云岭水库,纯野生的,必须是活鱼,每条半斤左右,太大不好吃,太小不能捕。第三讲究,米面是用粳米做的,粳米来自粳稻,粳稻属于晚稻,产量不高,但营养价值很高,现在已没有大面积的种植,供计每年种植面积不到万亩,年总产量顶多六百万斤,市场上的优质粳米,每公斤能卖到十元以上。第四讲究,汤要熬半天,鱼要挂着煮,面要现蒸现压……”

沈亢说:“果然讲究。这青菜怎么讲?”

徐浩东说:“以前本地人吃面,是没有青菜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云岭人来自*,口味不同,风俗多样,慢慢的才有了添菜。”

张嘉来说:“饮食文化,其实是最能体现地方风俗的,一个地方,饮食文化丰富和出名,往往能体现这个地方的发达程度。”

刘镇国说:“嘉来,你这话未免有点片面。”

张嘉来说:“请教领导。”

刘镇国挥了挥手中的筷子,“小徐,我忙着吃面,你替我反驳他。”

沈亢笑了,“镇国书记,你倒是省力啊。”

张嘉来也笑了,“浩东,你请。”

“我认为吧,饮食文化只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与民族的兴衰紧密相关,饮食文化又与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