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说年年期末的时候他们班同学几乎人手复印一册。

认识林晓英后,三人经常一起上自习,复习中遇到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教方莫,专业课出题的都是他们本系教授,探讨后摸清老师思路和观点倾向比较有利于针对性地复习。

林晓英家在外地,方莫通常情况下周末至少会抽出一天时间在校陪她。赵晴周末回家,征求室友同意后,就会让林晓英住自己宿舍,这样他和方莫就不用总送来送去了。

后来发现每周有三天时间林晓英都会去一间酒吧做服务员,方莫不放心她一个人晚上回去,总是过去接她下班,送她回校后自己再回来,实在辛苦。赵晴有些不解,据从王枫那里了解到的消息,方莫父亲是和她爸爸同一级别的干部,主管商务,母亲更是十足的高干子弟,名将之后,家境十分优越,怎么会让女友这么辛苦?直到有一次听到李亦琳评价林晓英才隐约有些明白事情的原因。

李亦琳说林晓英虽然表面随和,但骨子里十分要强,自尊心也强。一次周末她们买了东西回来涮火锅,招呼她一起吃。她起先是推辞,后来被拉着坐下来吃了以后非要将钱算出来给几人,弄得气氛有些尴尬,后来邵华以一句“以后有机会你再请我们吃”将事情盖过,谁知第二天她就从外面买来一堆水果分给大家,显见不愿受人恩惠。

还有一次,陈雪和李亦琳说笑,陈雪想嘲笑李亦琳想法俗气,就说了句“你可真够农民的。”这本是宿舍那时候的口头禅,开开玩笑用,也没有歧视农民的意思。但是林晓英当即脸色一变,甩手就出去了,陈雪懊悔不已,深感自己说话不经过大脑,不过后来见林晓英回来后表情如常并没有生气的痕迹,也就慢慢放心了。只是以后三人在她面前说话小心了许多,为避免给她增加不必要的开支,也不敢再拉她吃东西。

赵晴本想帮林晓英介绍个轻松点的工作,了解到这些后又改了主意。一天上自习的时候,她拿了一摞英文材料给林晓英,说:“一个朋友托我帮他翻译的,连翻译费都预付了,我复习考研这么忙哪有功夫干这个,可是又不好意思推托,你英语比我好,能不能帮帮忙?”

林晓英当下便答应了,赵晴便把翻译费给了她:“他还请我吃了顿饭,送了件小礼物,我就不给你了,这些就当是我沾你的光好了。”

此后隔几天赵晴就会拿些材料给她,林晓英不免有些疑惑,问道:“你那个朋友怎么有这么资料要翻译,还都是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

赵晴答道:“其实我那个朋友是开翻译公司的,不过他嫌增员又要多发底薪又要多租办公室,所以每当人手不够的时候就从外面找大学生翻译,谁让我们是廉价劳动力呢?”林晓英听后便不再多问。

其实赵晴的话半真半假,翻译公司是真,但却是她托人找的,现在普通本科生级别的外语人才是买方市场,大学生找个报酬丰厚的兼职也不容易。

锋芒初试

赵晴考研还是十分顺利的,初试分数就不低,面试发挥很好,又是本校生源,基本已经没什么问题。与此同时,部委换届改选结果出来,赵大伟再升一级的事情也落实了,不知为什么,赵大伟的几次升迁都是和女儿的升学同时发生,他将这解释为父女连心,是女儿为自己带来的好运气。

无论如何,毕业带来的总有离别,李亦琳申请出国,没设么意外的话八月份就要走了;陈雪被保送了本系研究生,邵华直接工作,但是要随男友去南方。情况明朗后,大家就一直沉浸在离别情绪中。然而无论如何,时间还是要继续的,邵华保证以后每年至少两次会回来看望留在北京的同学,李亦琳则发誓努力挣机票钱,再说网络这么方便,不见面,还是一样什么都可以聊。话虽如此,临分别的几天大家还是异常伤感,不经意的一件小事都能惹得四人抱头痛哭。

吃散伙饭的时候,同班几十个人包下一个饭店最大的包厢,折腾了一个晚上,醉倒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觉得不过瘾,打车到钱柜闹了个通宵。赵晴也跟大家一起疯,歌唱了一首又一首,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吃饱喝足再接着唱,接着喊。平日里感情平常的这时都亲的像兄弟姐妹,有点芥蒂的也早就烟消云散,大家不分亲疏远近,都闹作一团。最后一首周华健的《朋友》,惹得大家熬夜熬得发干的眼眶又盈满热泪。

等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有早起的老人都开始晨练了。大家互相观望了一下,男生长出了胡茬,女生有化妆的早就花掉了,大多数人都一脸疲倦,可眼神却异常明亮,明显是睡眠不足后的过度亢奋。

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