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让陆朝阳不用担心。

事实上,赵奶奶去世的消息传来,陆朝阳也无心理会那些猪了。她也不是个冷血的人,不至于为了钱,连亲情都不要了。

虽然。这奶奶也不是亲生的。

回到郊区,点了火把,赵宝儿帮着她整理猪圈。主要是把猪屎清理一下。怕猪长时间在这么脏的地方拱要生病。

赵宝儿道:“明儿我守灵。早上我收拾着吃点。你中午早点过来做饭。你知道,爹是指望不上的。还有娘,她的东西得你来收拾。我怕到时候娘又像奶一样,心里放心不下,身子不行,还下地折腾。”

原来他都是知道的……

陆朝阳道:“嗯,你让爹劝着娘。我娘也不是那不懂事的人。如今既然是双身子的人了,不为自个儿想,也得为肚子里的那个想一想。”

赵宝儿答应了。

等收拾完这边,彼此对望了一眼。火光里,都觉得对方的面容有些模糊。

陆朝阳自打跟进了赵家,和原来好像也没什么两样。这下。突然就去给赵奶奶扶灵哭丧,母亲也再度怀孕了。她才恍惚明白过来。

一个家,不仅仅是一桌子饭菜,几双筷子。真正要在一起经历的,远比这些多。生老病死,一切变故,还有一切喜乐。只有一家人,才能紧紧的团聚在一起,彼此扶持着去经历这些。

赵宝儿道:“早点睡。”

陆朝阳点点头,送了他出去,自己去休息了。

然而那一晚却是辗转反侧,恍惚老是梦到赵奶奶的音容笑貌。

第二天倒又是天还没亮就起来了,照例去喂过猪。也没什么胃口,就用骨头汤煮了一碗面,丢了个鸡蛋下去囫囵吃过了。

大早,达子娘带着佃户媳妇们来送猪草,收猪粪。

见陆朝阳神色怏怏,纷纷出言安慰。

达子娘道:“说到底,东家老太太也是有福气的。早听说,小陆大夫诊出来,也就只有一个月的功夫了,可是自打咱们东家太太过了门,好好的伺候着,这都三个月光景了吧?东家太太贤惠,尽心尽力的伺候着。老太太临到老了,也算享了儿孙福。”

山子媳妇也道:“啥,这老太太也刚走,东家太太有了身子,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她听见了,黄泉路上都得笑着走。”

搬好了猪草,和达子娘送来的豆渣,众人来到了猪棚。竹子娘笑道:“咱们东家太太,那可是没话说。就是从前……罢了,咱也不提那丧气话。叫那些福薄的人好好睁大眼睛瞧着,这好人啊,终究是有好报的。”

说到这个,几个妇娘子见陆朝阳面上并无不悦之色,便索性当面拉开了话茬子。

山子媳妇就道:“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家的婆婆恶。这秀才老爷的功名,说的好听,其实哪,还不是医保塞糠的枕头。这女人嫁进他们家,就是倒了霉的。原都还好,还有百来亩地,也算是吃穿不愁。可是架不住儿孙多啊。这么些年,半点产业也没置办下,还是守着那点祖产。儿孙一分,一人才十几亩地,竟然还要佃人去种,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达子娘一边打扫猪圈,一边道:“十几亩地,别说大老爷们儿了,就是我一个婆娘家,随便抽点空子,也就收拾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着那陆家人的坏话。陆朝阳只管自己埋头干活,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并不往心里去。直到她们开始讨论何氏。

山子媳妇道:“……自打进了城,开了个铺子,三天里倒有一天不在家的,又把自个儿的小儿子送进城去了。说是赚了点钱。可是妇道人家,这么抛头露面的,家里的男人一口茶都伺候不上。陆家成日的闹着,陆家的老太太那骂人的声响,隔了几条街都听得见。”

竹子娘道:“这妇道人家,赚再多的银子,也没用。家里的男人,婆婆都顶着,等着她伺候。这赚把银子他们花,还要端茶倒水。听说城里的生意也差点做不下去。现在倒好了,说是肯给陆家的大爷收个房,替她做那伺候相公的活计,好专心顾着城里的生意呢。”

陆朝阳一怔,这是要给陆文友纳妾啊?

达子娘就嗤笑了一声,道:“这饭都要穿不上了,还想收个房哪?这时候了,还摆那秀才老爷的谱,坐在家里等着女人喂饭,还嫌弃人家伺候得不周到。要是我达子爹这样,早就给我一脚蹬出去了。这家里穷,女人当男人使,田里的灶上的,啥活不干?就说咱们东家,东家太太没过门,这烧饭啥的,还不是咱们东家做的?这又当爹又当妈的,这才守得住日子啊。照陆家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