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第二点,就是这很可能是一把宋代锡壶,由于宋代锡壶的少见,让这把锡壶的价值高了点。

但这些全都是建立在苏东坡的基础上的,如果这把锡壶,跟苏东坡没有关系,那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可能是宋代锡壶了。

“没来时你就在喊西湖清淤,现在真的清出东西了。你怎么不下手了?”贺承前对刘鸣玉道。

“谁知道是不是宋代的锡壶?如果我买到假的了怎么办?小韩。你看这件锡壶怎么样?”刘鸣玉道。

韩孔雀自然是认真看了,这件锡壶从外面看,造型很简单,就是一把普通的酒壶。这样的酒壶现在很多农村都还在使用。

这样的造型。跟最早时的瓷器酒壶是一样的。一个细长的把手,腰身细长,肚大口小。如果没有把手,就跟一件花瓶一样。

这样的造型,说是出自宋代还真没有错,但其他朝代也有这样的造型,这是一种最经典也是最常见的造型。

宋代、元代,锡器造型花样百出,但都离不开瓷器造型的范围。

直至明代开始,由于文人的参与,使锡器的造型别开生面、异彩纷呈。

清代锡器更是采众器之长,结合锡的金属性和民俗要求,形成了锡器自身所独有的造型特点。

锡器自明代以后从陶器、青铜器、金银器中借鉴造型并获得大发展,文人锡壶也在这时开始大当其道。

这件锡壶没有一点明清民国时候的特点,所以韩孔雀认为可能是宋代锡壶,但也不能排除后人模仿宋人的特点铸造这样的锡壶,所以这把锡壶的价值,实在是很难确定。

韩孔雀把自己的想法小声了说了一下,至于结果,就看刘鸣玉自己的决定了,他要买也没什么,毕竟只是一把锡壶,价格高不到哪去。

“这个东西多少钱?”刘鸣玉终于忍不住问道。

“三万,少一分都不卖。”摊主道。

刘鸣玉惊讶的道:“三万?一把锡壶值三万?你这把锡壶的品相并不好啊!”三万不是不可以,但要有其价值。

锡器与其他古玩藏品一样,锡器的收藏价值,与年份、造型、工艺、装饰、錾刻图文、寓意和包镶等息息相关。

锡器上是否有名家落款,也是决定锡器如今价值的重要因素。

而如今,随着交易的频繁,锡器的价格不断攀升,市场上如今几十元的锡器虽然不见踪迹,但价格也不过是上百元、上千元。

有些年份久、品相好的,能够卖到上万的锡器也不多见,市场价飙升到几十万元的精品锡器,更是绝无仅有。

“上上手可以吧?”刘鸣玉道。

“可以,不过你要小心一点,弄坏了可是要赔的。”摊主小心的把锡壶放在了地上一张破布上。

刘鸣玉道:“你把我当傻子呢?锡壶要是那么容易坏,不要说三万,三块钱我也不要,还让我赔?”

锡壶是很不容易损坏的,就算年代久远,也不会生锈,所以看看或者摔一下就坏的那是瓷器,绝对不是锡器,这一点刘鸣玉还是知道的。

这把锡壶上刻着一些细长的花卉,虽然看不出什么来,但那花卉刻制的很精细,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线条,可完全描绘出来了花的风姿,这是一种很精致的简笔画,虽然简单,但绝对精致。

“小韩,你帮我看看,我看着还可以。”刘鸣玉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什么来,他直接把锡壶递给了韩孔雀。

韩孔雀接过锡壶,拿在手里认真看起来,锡壶上没有字迹,也看不出什么来历,重量到是不轻,拿着很压手,整个锡壶的造型优美,就好像是一个窈窕淑女叉腰静立一样,看起来很是不凡。

这种锡壶的造型,跟韩孔雀见过的一种花瓶很相似,那是一种大红的细腰小口花瓶,简直跟这个酒壶是一个造型。

那种花瓶给人他的感觉就只有一个字“媚”,而这个酒壶,也给了韩孔雀这么一种感觉,这让他心里有了点想法。

这样的酒壶。肯定不可能在家里用,而古代文人都风流成性,那时的西湖之中又是妓者云集,这样的酒壶,很可能是花船上的用具,如果真是这种用具,也许会有所不同。

韩孔雀自己看着这把酒壶,很快就看出来了异样,这件锡壶注酒口有两个形似八卦的孔,出水嘴中间也被分割成两部分。

这把酒壶中有机关。暗器是酒壶把。上面有两个孔,按上孔倒右侧酒,按下孔倒左侧酒,这是一种难得一见的阴阳壶。

阴阳壶的主体一般被竖着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