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说西汉黄金是黄铜,岳幕灵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缺乏根据。

因为汉代时,金、铜的区别极明显,汉人从没有把金称为铜的例子,也从无“黄铜”之称。

而且黄金与铜币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秦汉时代黄金以“斤”、“镒”为计算单位,而铜钱则称为“铢”或直接称“钱”,西汉时金与铜的区分是很明确的,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管理铜矿的称“铜官”。

这么明确的区分,如果再把黄铜说成黄金,那不是古人傻,就是现代人傻。

最后,岳幕灵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论证分析,到现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古墓没有被发现,其中有多少是皇陵,有多少是高官,有多少是富豪。

韩孔雀看了一下,实在是太多了,就算用不及其数来表示也可以。

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一个是我们的历史太过悠久,一个是在我国有土葬厚葬的传统,虽有盗墓贼,但是他们挖去的很少,除非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才比较多。

但这先对每年都有埋下去的人来说,偷偷摸摸的挖,怎么也不如埋得多。

虽然岳幕灵极力证明,古代记录的藏金是真金,但还是有人坚持认为那些藏金不是真金是黄铜。

否定这些记载的最主要根据,是出于考古成果的考查。

如果一个诸侯王就可能有一百吨真金,那么在他的墓葬中。必然会有较多的大型真金器物。

实际上在中原地区发掘的汉朝帝王将相陵墓中,大型真金器物(例如重量达几十或几百斤)还未曾发现过。

很多汉墓当中,曾发现有金缕玉衣、镀金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错金虎符等,虽然都含真金,但器物主体是铜,用以装饰的真金多也不过几百克而已,已经是很珍贵的了。

不要说有百吨真金,即使只有一吨真金,也可以铸造大型真金器物,肯定比这些辉煌的多。

在博物馆或私人收藏中。也没有过有大型汉朝真金器物的消息。

也就是说。从考古中没有任何信息可能支持汉代某个帝王将相,曾据有几吨甚至几百吨真金的记载。

这种说法似似而非,好像很有根据,但岳幕灵只是提出了一个观点。这种论断忽略了盗墓。

就说西汉梁孝王墓。这座陵墓群是在炸药还没有问世的西汉。完全由无数民工用锤子一下一下敲凿出来的,其工程之浩繁、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由墓内所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称稀世之宝。

这是后来发觉梁孝王墓时的记载。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知道,就像上面说的,梁孝王墓没有发现太多的金银,但这是正确的吗?

虽然现在我们很难知道一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真相,但我们现在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古人也不知道。

就说历代皇陵,没有哪一家是偷着藏着埋人的,所以那都不是秘密。

就像梁孝王墓,,史书上多有记载。

《史记。梁孝王世家》索隐《述征记》:“砀有梁孝王之冢”。

《水经注。获水》引应邵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为廓,穿石为藏。”

清光绪编《永城县志。古迹》中记载:“孝王洞在保安山之东麓,其中有十字街,饮马池。”

《太平寰宇记》载:“梁孝王墓在县(北)五十里,高四丈,周回一里,砀山南岭山。”

所以说,只要有心,想要找出一座王墓,是很简单的,既然这么简单,你说这些王墓有没有被盗过?

只是梁孝王墓,这座墓被发现的时间,可以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末年,曹操“引兵人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致使“金尽梁王石室空”。

这里记载的很清楚,破棺收金宝数万斤,致使“金尽梁王石室空”。

这说明了什么?只有一个答案,现在我们发掘出来的东西,都是历代盗墓贼看不上眼,人家不要的玩意。

一些不要的玩意,我们都认为堪称稀世之宝,而那些被盗走的又算什么?

所以,说汉墓中没有黄金,那根本站不住脚,很明显,曹操放着那些铜车不要,就很说明问题,如果当时的金就是铜,那一辆铜车,曹操怎么可能放在那里不要?

岳幕灵的这份调查报告很详实,说的也有理有据,而最让韩孔雀目瞪口呆的则是,她后面收集的大量关于汉代古墓的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