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 (第1/4页)

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

赏瓶一般采用这样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

而这件瓷器,外形就是赏瓶的形制,但没有缠枝莲纹,这自然也没有清廉的意思了,最主要的它还是斗彩瓷,要知道宣德年间的斗彩可不多见,宣德年间的斗彩赏瓶就更加不容易见到了,这就是小韩说这是臆造品的原因。”

看到老友杨天福看着自己,李成和道:“这只瓶子确实是仿的赏瓶,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

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形及用途从未改变。

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

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这么具有代表意义的瓷器,在宣德年间是绝对没有的,所以这件瓷器再怎么优美,它也是一件臆造品。”

“也许这就是宣德年间首创的款式呢?如果没有别的证据证明这是仿的,我看我这只瓶子,就是宣德斗彩赏瓶。”杨明瑞道。

韩孔雀再次带上手套,把瓶子放倒:“看底足,底足是弧形的,这个你怎么说?”

杨明瑞道:“这又怎么了?弧形的看着很漂亮啊!”

杨天福一拉自己的孙子,让他不要说话,他再次看向李成和,他是玩翡翠的,对古董瓷器真是不懂。

李成和道:“宣德时期的瓷器,就没有这种造型,所以收起来吧!这就是一件臆造品,宣德斗彩赏瓶?如果有这样的瓶子,那可真是逆天了。”

杨天福看看李成和,又看看自己的孙子杨明瑞,那虽然是自己的孙子,但他也是信不过他的。

“斗彩赏瓶,还真是有才。”

“就是,一种器型如果被创造出来,绝对不可能立即消失。”

“就是,这种器型的赏瓶,可是一个系列,如果宣德年间就被创造出来,是绝对不可能失传的。”

“你别说,也许真有宣德斗彩赏瓶呢!哈哈。”

“你这个笑话真不好笑。”

“行了,你们不要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了,我们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真的对。”

杨明瑞看到这些刚才羡慕自己的人,转眼之间就开始各种讽刺,这让他有点气急败坏,他猛然抓起这只赏瓶,就想摔了。

韩孔雀刚才在仔细查看这只瓶子,怎么看怎么感觉有点熟悉,就在这时,杨明瑞有了动作。(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章高手

韩孔雀一把抓住他的手,道:“不用拿瓶子出气,我们古玩行里混的人,谁又敢说自己没打过眼?”

杨天福看到了气道:“小韩,你不要阻止他,摔了也好,反正是丢人了,那还不如一次性丢的彻底一点。”

韩孔雀接过这件精美的瓶子,道:“虽然是臆造品,但你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件很漂亮的花瓶,我曾经给人鉴定过一件嘉靖粉彩玉壶春瓶,你们说创意是不是跟这个很像?”

“嘉靖粉彩玉壶春瓶?粉彩出现在嘉靖朝了?还真是有才。”李成和惊讶的道。

“对,落的是嘉靖款,那件玉壶春瓶除了狮子画的像绵羊之外,其他就没有任何违和之处,现在想来,没准是人家的审美观念跟我不同,仔细想想,把狮子画成绵羊,看起来是很可爱。”韩孔雀笑呵呵的道。

李成和道:“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见识见识,用粉彩来制作玉壶春瓶,落款是嘉靖,这是人才啊!”

“是啊!可惜不走正道,如果没看错,这件宣德斗彩赏瓶,跟那件嘉靖粉彩玉壶春瓶应该是同一个人烧制的,这可是一个烧制玉壶春瓶的高手。”韩孔雀看着制瓷工艺,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李成和道:“听你这么说,这个人的年纪应该不大,所以做旧手段和烧制玉壶春瓶的手艺虽然高超,但恶作剧心里太过严重,加上缺少一些其他方面的基本功。所以才会让你轻易看穿。”

韩孔雀点着头道:“确实是这样,这个人的年纪应该不大,因为他对历史不算了解,虽然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