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部分 (第1/4页)

现代人对如来佛祖比较熟悉,而加上前面的幸饶弥沃四个字就不知道了,还有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佛教的发源地是阿三国的释迦牟尼,可在了解了古代象雄国之后,知道了“雍仲本教”之后,你就知道,佛教的发源地在哪里。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也叫敦巴辛饶,是被公认的雍仲本教创始人,他在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中的地位,与释迦牟尼在印度佛教中的地位一样。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传统文化中,居于最至高无上的位置,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法,更是一切佛法的总根源。

远在阿三佛教传入西、藏之前一万多年,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而最主要的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是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这就更说明,阿三国的佛教出自“雍仲本教”。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的古象雄佛法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释迦牟尼佛的印度佛法只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两尊佛教化的时期、地域和修行的方式虽有区别,但信仰的本源和追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济世救人,导人向善的佛陀教育。(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甘珠尔

发现了这尊佛像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之后,韩孔雀才会那么高兴,如果这真是古代象雄王国的遗迹,那这些佛像最少也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如果追朔到“雍仲本教”的创立时代,没准这尊佛像有上万年历史。

发现了这么一处石窟,韩孔雀怎么能够不高兴?

“老板,这座石像价值很高?”就在韩孔雀高兴的时候,黄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他的身边。

“自然是很有价值,可以说这里的佛像,并不比敦、煌,龙门的石窟价值低。”韩孔雀道。

黄山道:“这样一来,这里就要好好保护起来了,刚才我上去看了一下,发现这里被破坏的可不轻。”

“破坏?”韩孔雀一愣。

黄山道:“不是人为破坏,而是自然破坏的。”

韩孔雀自然知道这里的自然环境不好,要知道阿里地区地貌有高山、沟谷、土林、冰蚀、冲击扇、冰碛和火山等类型,历史上曾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总称为“阿里三围”。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南部和西南部为深切的沟、谷及零星的冲击扇地带;东部及西北部地势相对平缓,形成宽谷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

总的地势特征是从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脉主脊线逐渐降低。最高点为普兰县境内的纳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点在札达县什布奇附近的朗钦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对高差894米。

阿里属二类风区,年平均风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风频率高达8级以上,年大风日数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气温0℃,日平均温度变化幅度极大,真正是“晚穿棉袄。午穿纱”。

冬季终年低温严寒。年平均气温不足零度,极端最低气温能够达到-41度,夏季极端最高气温21度,昼夜温差相当大。年温差小年温差小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以上。而夜间气温则降至0℃以下。

阿里全年降水量相当少,且季节性强。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20%。而5月到9月间,雨量十分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阿里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全年降雨量相当的少,日夜温差大。阿里的冬季漫长而又严寒。

这样的气候,山石风化的很厉害,虽然这里不是沙漠,可比敦、煌石窟的环境也好不了多少。

不过,就是在气候这么恶劣的地方,却出现了璀璨的文明,这里的文化艺术是古象雄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许多以传说形式诠释大自然的神话。

这些神话传说原来虚无缥缈,就连典籍中记载的也不是那么清晰,不过,在这座残破的石窟群之中,却有了切切实实的体现。

这里的石窟,全都被烟熏的很脏,这是因为几千年来,经常有人在这里烧火做饭的原因。

在这种地方住宿,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所以用三块石头,围成品字形,中间放上一口锅,下面烧的是牛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