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部分 (第1/4页)

这才是很多人不喜欢山料的原因,而现在,他们什么也没找到,只有找到了,才会研究怎么开采。

而此时。老胡也只能采用最简单的办法人海战术,人多了,只要仔细寻找,没有漏网之“玉”,自然能够找到。

在其他地方,往往有数以十万计的玉石开采者,他们往往是要投入很大的生产成本或时间成本后,才能得到一块和田玉。

在这里,没有那么多人。而石头却是一点都不少,所以想要在这里找到一块玉石,说容易也容易,说难,还真就是大海捞针。

容易,也许随便一块大石头,就是一块含有美玉的原石,艰难。你只要看看河床里面的情况就知道了。

看到鹅卵石就知道是河床了,看到经过历年来堆积出的无数鹅卵石。就知道要在这么多石头当中寻找出一块玉石是多么的艰难。

平时在外面的和田也好,在其他地方也好,那里的河床已经不知道被深翻了多少米了,而这里却是原始风貌。

所以说,不要看现在河床上的石头多,如果翻开了。下面的石头更多。

在外面,那都是挖掘机和推土机来工作,而在这里,就只能利用人工了。

虽然这样做累的是人,但只要证明这里有玉石矿。挖玉人就会蜂拥而至。

像玛钠斯玉,玉龙喀什河两岸的挖玉人之所以驱之不去,利益无疑就是其中最大的驱动力。

到每年的10月枯水期,河道两旁数百米的滩岸则几乎堆成了采石场,在那里,用“掘地三尺”来形容挖掘的深度就用词不当了,用掘地三十尺来说也不夸张。

现在,韩孔雀随同其他人一起,走入的是一条最宽的河道,这是这里的主流河道,几乎所有的小溪,都汇入这条河中。

现在是枯水期,所以河道之中的水流很小,所以在宽百多米的下游河道,露出了河床,这个季节也是捡玉人“碰运气”的好时候。

但是,下游的河床肯定被人寻找过无数遍了,所以要去上游,据老胡讲,要继续深入山中,水和食物是必须要带足的,因为捡拾玉石,至少得在河道里来回不停地走上十几公里左右,大约需要10个小时的时间。

沿河继续行走,即为上游,河里有各种象形图案的奇石,很漂亮的,这里的奇石的石质确实不错。

而河道底部则是发现碧玉籽料的地方,要注意碧玉在强烈的阳光下逆光观察,会让深绿、豆绿等都变成正绿了,会让青白玉发青白的底子变得白一些了,这是资深采玉人的经验之谈。

再向上游走,那里有一条小溪,小溪南岸,有一块相对平坦的山坡地,那里草木茂盛,是周围食草动物聚集的地方,当然,也是猎食动物扑食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只要能力足够,自然能够给众人提供足够的食物,所以在进入深山之后,食物是不缺的,这有护卫队提供,而今天,所有人都是在周围活动,并没有人今天就开始沿河继续进山,所以,过一会回来吃饭就是了。

这次进山来了不少当地的牧民,如果没有他们陪同,不要说进山寻玉,能够顺利走出大山就不错了。

所以,如果想捡碧玉籽料,做好先找好向导,并携带必要的工具,要带上小铁锤和强光手电最好,有的人甚至还带上橡胶水裤。

虽一定能捡到,但是很辛苦,要做好在山里过夜的准备。

深山河谷里,如果真的盛产玉石,那么寻找到玉石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就比如发源于天山深处的玛纳斯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田玉大兴其道的时候,也陆续被发现出产大量的碧玉籽料。

与和田玉龙喀什河出产的和田玉籽料不同的是,玛纳斯碧玉籽料块头都相当大,大的数以吨计,小的也数以公斤计,拳头大小以下的很少,像和田玉籽料那样,可以直接佩戴的挂件大小的几乎没有。

所以,他们虽然不容易寻找到玉石,但只要找到了,收获就小不了,这也是那么多人,挤破脑袋,想要跟着老胡父子进山的原因。

寻玉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怎样想办法把巨型碧玉弄出山来,而现在,随着老胡带进来的解石机,已经极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原石虽大,但只要解开了,玉石再大,也有人会弄出山去。

采玉人的生活非常艰苦,采玉人要想找到玉石,常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翻山越岭只是采玉的开始,经过几天艰苦的路程,到了可能找到玉石的地方,另外的困难会接踵而来。

而最大的困难,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