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部分 (第1/4页)

含有盐碱。”

“这么说,这里还是能够找到水的?”韩孔雀若有所思的道。

“是,这里还是有些地方有水的,毕竟这里还是有几条河穿过的,就像刚才我们经过的疏、勒河。虽然疏、勒河到了这里也干枯了,但那干河床之下。还是有点水的。”乾明远道。

“走吧!我们去看看那些有水的地方。”韩孔雀还真的对这里的水源地十分感兴趣。

他知道这里的水源消失有各种解释,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

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是地名;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聚水之湖。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为罗、布泊是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公元4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面的楼兰国;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近几十年,整个罗、布泊消失。

虽然罗、布泊消失了。但人们从来没有认为,这里的水就真的消失了,而最大的一个可能,就是潜行地下,所以到了现在。在罗、布泊研究这里的水消失的原因的人,还是大有人自。

当然,这是一件利益很大的事情,因为不管是谁知道了这里的水源消失之谜,都可以功成名就,如果能够让这里的水源重新现世,那么利益就大了去了。

而对这一点,韩孔雀也是很感兴趣的,而对于找水,韩孔雀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韩孔雀之所以信心满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认为这里的水就真的消失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游移之谜。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

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但不管怎么扑朔迷离,只要到了这里,韩孔雀就有把握揭开这个谜团,所以听到乾明远说这里还有有水源的地方,韩孔雀自然是想要过去看看。

中午时分,从三垅沙过来大概100里左右,韩孔雀他们见到一处黑色的连绵起伏的山丘。

当穿行到一个山丘的时候,发现有几百个一块一块的坑,其中深的有几十米,浅的有三四米,不少是废弃的坑。

在这里韩孔雀他们碰到四五个人,他们全都衣衫篓缕,浑身异味。

经过询问,韩孔雀他们才知道,这些人是来自内地的淘金者,他们都衣不蔽体,生活非常贫困。

经过了解,他们为了取得金子,已经在当地已经待了一整年。

有商人雇他们来淘金,采得的金子和商人一起分成,商人负责办采矿证,但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正式合同。

据他们说,在罗、布泊荒原上,大约有二三十支这样的淘金队伍,加起来大概有100多个淘金者,分散在各个山头上,他们有甘、肃的、有新、疆的。

因为罗、布泊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完全靠定期到敦、煌带东西进来,才能维持生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