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部分 (第1/4页)

除隐蔽墓葬之外,墓葬一般都力求坚固,如曾经普遍运用石质棺椁作为防盗措施,而古墓积石可能是更为通常、也更为有效的方式。

比如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墓圹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着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这些石块,显然是填墓时有意放置的。

椁室周围都是堆积结构严密紧凑的砾石。墓圹内也有厚约1。2米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应是木椁周围使用剩下的积石,是有意识填在墓口上的,其作用,在于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进入。曾有许多盗墓者丧生于积石之中。

“是啊!为了一座虚墓,实在不需要这么费力,但这里作为一座疑冢却足以胜任了,你们看,现在我们就疑云重重了。”闪应雷道。

其他人还没有接口。马继芳再次道:“玄火洞我们算是闯过了,接下来很可能是机弩了。”

“伏火、毒烟我们都遇到了,如果还真有机关,很可能就是机弩了,不过,积石、流沙好像也比较容易设置,要知道这里外面可是到处都是黄沙、石头。”韩孔雀点头认可马继芳说的可能,不过他可没有完全信任马继芳。

“伏火”、“毒烟”、“机弩”是杀伤盗墓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简单的设置。

如果说,隐蔽墓葬和古墓积石是一种消极的防盗方式,那么,还有能够杀伤盗墓者的方式,如储水、积沙、伏火、毒烟、机弩等。

在这座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

不过,由于墓中注水实行困难,因为这里没有水,所以这种可能几乎没有,因此,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

而较为多见的反盗墓形式则是在墓中大量储沙,以流沙预防盗墓者凿洞侵犯墓葬。

“如果说有可能出现的陷阱,水银池也是有可能出现的,以这座古墓地规格,出现在多的陷阱,都不是不可能的。”卫长青道。

“南方出现的火坑墓都在这里出现了,就算再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感觉奇怪。”闪应雷道。

韩孔雀则道:“相比流沙、储水、机弩、毒烟等,韩孔雀反而认为伏火最困难,所谓的‘伏火’,能够‘飞焰赫然’,具有烧死盗墓者的效力,这种火坑墓,设计起来是最复杂的,这都出现了,其他机关出现在这里也不让人奇怪。”

这时,一直默默的跟着众人的肇东可开口道:“我记得火坑墓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吧?神秘的马王堆汉墓就是一座著名的喷火古墓。

此外,在马王堆汉墓中还有‘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另外在挖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曾碰到过机弩,并且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描述。

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并没有写入当时的考古报告中,但这些事情也是瞒不住的,如果这座古墓的设计那么复杂,难道还真是一位帝王的陵墓?”

“这个还真是说不好,看这座墓的规格,倒是不像帝王将相的墓葬,不过看这里的复杂程度,却又十分不简单。”韩孔雀道。

“是真的不简单,如果真的出现了水银池,那根秦始皇陵都没有差别了。”黄山道。

“其实你们都想差了,在古代毒烟也许难以制取,但机弩代表的价值更高,而我们家流传下来的记载之中,明确说明了这里确实是有机弩陷阱的。”马继芳道。

韩孔雀一想,还真是这样,机弩这种兵器,在古代的地位,差不多跟现在的重机枪差不多,这玩意不说其价值,最起码贫民是绝对不能碰的,谁弄这东西,就代表着造反,是要诛九族的。

“那么说,这座墓的水平,还真的跟得上秦始皇了?”韩孔雀状似开玩笑的道。

秦始皇陵防盗措施森严恐怖是世人皆知的,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可以说是苦费心机。

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据说有空前复杂的形式:“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以机发之矢射杀盗掘者的方式,应当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制作技术。

此外,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

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