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祝�谝淮胃形虻皆独肴死嗌钌娇展纫�莸哪�病�

叹为观止的大自然治愈了他的伤痛,让他脆弱的神经得以暂时安慰。他似乎忘记了那个充满尘嚣、噪音和纷扰的世间,来到了一个陶渊明所描写的史诗般的世外桃源。在这个权利的真空他找回了纯真回归了自我。没有贵贱、贫富、伟大渺小、歧视自卑之分,无论你是哪个阶层来之哪里只要投入它的怀抱,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当他第一次看到一大片在寒风中摇曳的野生牡丹的时候,心情激动得所有疲惫和艰辛都抛在了脑后,甚至他如同遇到久违的亲人希望读懂牡丹的语言。“我并不孤单,”他对着牡丹说,“你们都是我的同伴。在我眼里我和你们情同手足;”还痴情地问,“你们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随后他就仔细检查花蕾、采摘标本、土壤取样、然后拍照。

他的热情被彻底点燃,而且充满每个毛孔。为了能尽快找到黑斑皇后牡丹,紧凑的安排已经成了行程的特色。他在四川一连走了好几个地方,即使脚底扎满荆刺也不会退却。日晒雨淋,风餐露宿,翻山越岭,急流险滩,渴了喝一口河水,饿了吃一把树叶,每天走上几十公里都是家常便饭。有时幸运打到一只野鸡或者野兔,用火柴烤一烤,那可是一顿极佳的美餐。

夜幕降临,他便生起一堆篝火,然后搭好账篷,准备一天辛勤劳作后的享受。

搭完帐篷,他或者躺在草地上或者坐在树桩上,静静欣赏幽深的天际以及皓月当空、群星闪烁交相映辉的流光溢彩。

深夜,他熟睡中经常会被野兽的走步声、嚎叫声和在小溪喝水的咕噜声惊醒。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但并不能扫除心中的恐惧。每次他都会迅速起来,拿好尖刀,随时准备与撞翻账篷的野兽搏斗。只有等所有的声音渐渐消失,他才重新安然入睡。

没有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一切从零开始。因为囊中羞涩所以钱对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路上,只要时间允许,他就帮人干活。他喜欢到饭店找活,那么他就可以把顾客吃剩下来的饭菜带在途中充饥。

野外生活并非都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随时都充满着险恶。迷失方向是经常的事情;甚至有一次因为指南针受到磁场干扰失灵而被困在深山老林。没有了指南针的帮助,寸步难行,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他凭借运用千年不变的办法,看见小溪沿着小溪走看见河流沿着河流走的古训,每次都能成功化险为夷。

一路走来非常顺利,让他感到沾沾自喜:“一个天才的诞生离不开命运的眷顾。”

其实他太乐观了,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那么幸运,险恶始终如影随形。就在离开都江堰穿越邛崃山去青海的路上,他经历了有生以来最最恶劣的遭遇。

经过长途跋涉,刘宗经来到一个名为黑竹峰的山脚下。这里生活着一个羌族部落。部落的村民非常友善好客。他一到部落,就受到部落首领“释比”的亲自接见,并且用羌族特有的礼节款待了他;让他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交谈中,部落村民似乎听到过关于黑斑皇后牡丹的传说,所以他一说起寻找黑斑皇后牡丹,村民便给他出了很多主意,但是他们一致提醒他千万别去翻越黑竹峰。他问他们为什么?其中一个长者神秘莫测地告诉他:“这是一片妖魔鬼怪出没的凶土,莽莽山峰充满黑风恶气蕴藏着不可测的神奇。很多人包括考古队员、部队战士都是有去无回或者因此丧命。即使侥幸生还的,从此也不敢再进去了。”

接着大家七嘴八舌、连编累牍将关于鬼怪的传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不免让人感到阵阵毛骨悚然。但是他们说明不了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只能说这绝非偶然现象,是神的力量。

听起来神乎其神不可思议,但是刘宗经却觉得是子虚乌有无稽之谈,笑了笑回答:“这种事情好像不大可能吧?你们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

“无风不起浪。”一个年纪稍大的部落老者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这可都是我们之中有人亲眼看见的。”

部落村民的话不但没有吓退刘宗经,反而触动了他敏锐的神经。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一个吉祥:因为越是没人敢去的神奇地方就越充满期待,就越有可能找到神奇的黑斑皇后牡丹!所以他更坚定了信心:必须去翻越黑竹峰!

部落村民见自己的金玉良言劝不住刘宗经,便给了他很多如何规避灾难的经验之谈。而且临走的前一天晚上,“释比”还组织部落所有成员围着篝火跳起羊皮鼓舞,为他第二天上黑竹峰驱魔避邪祈求平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