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由于这项计划会给债券保险商和可能遭遇业绩亏损的银行带来巨大压力,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尽管巴菲特的这一举措可能会促进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展,却无法消除债券保险商面临的压力。

而巴菲特自己也承认,这项计划是从自己的投资获利回报角度来考虑的。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上述三家保险公司中就有一家明确拒绝了巴菲特的好意,另外两家则没有做出回应。

由于巴菲特没有披露详细计划,所以大家都在纷纷猜测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市场普遍认为,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一向稳健,他之所以打算采取这一行动,很可能意味着次贷危机对债券保险行业造成的冲击已经到了尾声。

受此影响,消息见报的当天,纽约股市中的两大股票指数早盘均高开高走,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一度超过200个点。

事后证明,巴菲特的这一预见并不准确,美国股市仍在狂跌不止。这表明,一方面,巴菲特自己对市场判断也有失误的时候;另一方面,在商言商,巴菲特倾向于从自身投资角度看问题,这当然没有错。【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卵巢彩票”决定了你在生理上不可能成为巴菲特,实际上你也没有必要成为巴菲特,但你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来提高投资回报。

人人认为该这样就危险了

3亿美国人、美国的借贷机构、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曾认为房价会一路直升。但他们不知道,借贷正是基于其上,所以每个人都犯下了不少愚蠢的错误。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股票投资中,正如每个人的性格天生不同一样,每个投资者对于股市的判断也会不同;因此,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股市“应该”是这样时,恐怕就有些危险了。

巴菲特在2008年9月24日接受公共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说,这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唯一诱导因素是房地产泡沫。他举例说,3亿美国人、美国的借贷机构、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曾认为房价会一路上涨,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他们不知道,次贷危机正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发生次贷危机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巴菲特曾经表示:“我通常是在人们对股市失去信心时购买。”关于这一点,很有点像中国“商圣”——战国时期的白圭(公元前370年~前300年)的投资理念。

白圭是东周洛阳人,他通过观察市场行情变化和年成丰歉关系,采取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他在丰收年景买入粮食,卖出丝绸、油漆;当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卖出粮食。他经常深入市场了解行情,对谷物价格变化了如指掌。他通过观察天象预测来年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如果当年丰收,而预测来年要大旱时,他会提前大量买入粮食、囤积货物,经商风格强调速战速决。

从这点来看,巴菲特“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的反向操作策略,与白圭的“不与人趋”有相通之处。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股市中的网络股和高科技股价格飞涨,巴菲特因为无法衡量这些股票的内在价值而根本不投资这类股票,从而使得1999年伯希尔公司的投资业绩不但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且还造成了亏损。于是,在1999年度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投资者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报刊杂志都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可是巴菲特依然不为所动。他抱定这样一个信念:当大家都狂炒科技股的时候,就表明投资科技股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他在那里等着“看笑话”。

果然如此。接下来的2000、2001、2003年,美国股市分别下跌了、、,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伯克希尔公司在这期间的投资业绩却增长30%以上。直到这时候,原来那些指责巴菲特“老套”、“守旧”、“过时”的舆论才纷纷醒过神来,感觉还是巴菲特目光长远,不得不承认巴菲特善于抄底股市。

这样的投资业绩,就像2008年有谁能够在中国A股市场上取得30%以上的回报一样伟大、光荣、正确。

巴菲特认为,无论股市上涨还是下跌,与其他人抱有完全相同的判断是很危险的。以股市上涨为例,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其实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呢?可是要知道,投资者在牛市中得到的丰厚回报,与上市公司本身缓慢的增长业绩完全脱节,股票价格是不可能无限高出其内在价值的。相反,从很长一段时期来看,由于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