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然除了人物之外,金庸作品在表层上吸引人的原因,就是情节,他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情节,吸引人。在各种小说中最讲究情节的是侦探小说,侦探小说完全是靠它的情节做支柱。什么叫情节?情节其实就是控制信息的技巧,什么时候让读者知道这个信息,什么时候知道那个信息,怎么逗引读者往下读,侦探小说最讲究这个,可是侦探小说在中国很不发达。侦探小说引入中国100多年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始终生长不起来,始终不能开花,总是那样不温不火的,这当然有很多原因了,但是在武侠小说中,却把侦探小说这种特长给拿过来了。金庸的小说如果你忽略它的武的部分,从情节上来看,是非常精彩的侦探小说,非常精彩的悬念小说。金庸真可谓是悬念大师,他的每部小说里都充满了精彩纷呈的悬念。金庸小说有许多谜,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几个主人公都分别有一个身世之谜,这些谜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并且塑造着人物的性格;比如《侠客行》中也充满了谜团,如侠客岛之谜,侠客行之谜,包括长乐帮帮主到底是谁,石破天到底是谁,到最后他也没有明白地告诉你,当然你可以猜到了。有很多这样的疑团,有时候一个疑团刚解开,又来了一个疑团,纷至沓来。像《雪山飞狐》的结尾,胡斐这一刀到底劈不劈下去,没有结论就结束了。很多读者经常问金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金庸不做回答,因为这个回答不回答,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就是续《雪山飞狐》,当然作者把这个情节很好地解决了,最后皆大欢喜,但这只能表现他聪明,实际上把那个悲剧给破坏掉了,把灵魂的拷问给破坏掉了,就是说金庸在情节上,可以跟任何侦探小说比而不逊色,它始终能够吸引住你,而且它的情节的转折,有时你是想不到的,你甚至只为它担心。比如说《倚天屠龙记》里面,当我看到小说中出现朱元璋时,我就为他担心,人物既然已经出来了,以后如何处理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但是金庸非常巧妙地把朱元璋这条线处理得非常妥帖,既和正史记载不矛盾,又和他的小说非常完美地缝合在一起。我们应该想到,当金庸小说最初发表的时候,并不是整部写好了才发表,而是一天写一段的,他是非常忙的人,他早上起来要写社论,下午写小说,晚上还要应酬。&nbsp&nbsp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金庸小说讲座实录(4)

那么作为小说,金庸小说的语言,也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他的语言达到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是一种既朴素又典雅的语言,他的语言都能看得懂,而且他又十分注意在中西语言交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武侠小说都是写的历史故事,所以人物语言不能有新文艺腔,不能有现代名词,你看金庸的小说,没有现代的名词,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很多人写古代人物,满嘴都是现代词汇,什么社会、科学、意识,一大堆,古代根本不存在的概念,在金庸那里根本没有。语言的功夫是最见功力的,很多作者的想法很好,结果一写到语言上就会露馅,一看这个人就没修养,没学问。在这方面,尽管金庸很谦虚,但我们看他的作品语言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包括他在一些回目上的用词。他的回目有的是用诗,有的是用词,比如《天龙八部》一共是五十回,用了五首词,五首词可以单独拿出来朗诵,分派到各个章回中,每一句又特别符合他那一回的内容。比如第一回叫“青衫磊落险峰行”,说的就是段誉,段誉是一个书生,即“青衫”;险峰行,他到无量山那儿遇险。后来萧峰自尽那一回,“叫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又非常吻合,在语言上就是可圈可点的。中国传统的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叫评点,我们中国与西方不一样,西方是写一大篇文章,这部小说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中国人的习惯不是这样的,在小说旁边写上这一段,好、好、大妙,我当此时必下泪也。这是中国的文艺的批评方式,但是20世纪的中国小说值得这样做评点的太少了,数来数去很少的几个人值得这样做评点,金庸是其中之一。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了一套金庸作品的评点本,我参与《连城诀》的评点,是冯其庸先生挂帅的。大家知道冯其庸先生是红学家,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红学家他认为,金庸作品至少可以与《红楼梦》平分秋色,这是冯其庸先生的观点。 以上我所说的这几个“武”、“侠”、“小说”都是从武侠小说的本分中来说的,但金庸的小说还不止于此,不只是武好、侠好、小说好,他可以跟其他任何小说比,我们就说一个问题——“情”。金庸小说情写得太好了,我知道许多金庸小说迷是迷恋金庸小说那种回肠荡气的情的描写,在这方面,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