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对此龚知府倒是早有想法:“荒原上的河流,水源都来自于北面雪山融化的积雪,每年暮春初夏开始。水流就会增多,河流变宽,甚至会在一些河床浅的地方形成小湖泊,入秋后水流减少,河流又变窄了,甚至会缩小成溪流,入冬后则直接凝结成冰了。如今已是初秋时节,那些河流的水量早已降低。因此姑娘才会觉得水少,事实上,若只作农田灌溉。那水是足够的。我预备秋后雇些人到荒原上,把那几条小河挖宽、挖深些,等明年春夏时节多蓄些水。大家用起来也方便。”

青云忙道:“要是人手够的话,不如多挖几条小支流出来,让水能够流到原本缺少水源的地方?不然这么宽广的土地,那些老兵们要是为争水源闹起来,府衙也会很烦恼吧?”

龚知府想了想,迟疑地点点头:“听起来似乎是可行的,我会派人去察看地形,看能否如此行事。”

刘谢在旁笑道:“这法子以前我们在清河也用过,清河县紧挨着百里河,夏季里雨水多了,水位上涨,差一点儿就淹过河堤了!青姐儿给我们想了个法子,在河两岸挖了几条水沟,将水引至内陆农田附近,既分流了河水,也方便了农户灌溉。水沟口安个水闸,等秋冬时节河水减少时,把水闸关上就行了。因水沟里的地比别处湿润,有农户就趁机种了水萝卜。第二年开闸的时候,县衙费了不少事才把那些水萝卜清理干净呢。”

龚知府有些诧异地望向青云:“是姑娘提的建议?”

青云笑道:“我就是随口一说,是周大人和干爹请了积年的老农去视察过地形,确认可行才做的,并不是我的功劳。”

龚知府沉吟片刻,试探性地问:“明儿我等去察看给老兵们修的房屋,姑娘可要一同去瞧瞧?姑娘心细,兴许能发现一些我们看不出来的纰漏?”

青云想了想,还是推拒了。明天同行的应该还有府衙内的其他官员,她的身份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没必要出这个风头。有周康与刘谢在,应该不会出什么篓子。她还没有自负到那个地步,觉得自己不在场,别人就干不好活了。

第二日,龚知府与周康等人到老兵社区处逛了一圈,周康与刘谢都提出了不少整改意见,另外还有关通判等人,也就牲口棚的分布与建设等问题提了不少看法,龚知府采纳了许多有用的意见与建议,对老兵社区的工程进行了调整。对此陈通判自然是很不高兴的,因为进度再次被拖慢了,不过这回龚知府倒是十分硬气,强令他必须照办,还要办好,否则这差事就交给其他人好了,省得再出篓子。陈通判无奈地接受了,至于他心里要如何骂娘,就无人知道了。

转眼时间就进入了八月。天气已经转冷了,寒风凛凛,还下了两场雨。一早一晚,气温格外凉,一不小心就容易伤风感冒。周楠就中了招,幸好她身体底子不算差,吃了两日药,也就好了,谁知钟淮的妻子钟太太又病了,通判宅里成天弥漫着药味,周楠索性逃到青云这边来躲避。

最近锦东府十分热闹,老兵们陆陆续续抵达了,已经有四千多人,再过几日,第一批五千人就能到齐。加上同行的家属,已经超过了两万人口。这么多人要安置好,可不是件轻松的活计,锦东府衙上下忙碌不停,周康、刘谢已经有几日不曾吃好睡好了。

给老兵们建的房子总算勉强赶工完成了,配套的排水沟、牲口棚等等也都先后建好,防火的大水缸已经到位,拉粪工也找好了,眼下府衙的人正忙着从附近锦城府那里拉冬天取暖要用的煤炭过来,还要安排所有人秋冬时节要吃的粮食,用的布匹。虽说老兵们自己也有准备,但官府也要负担一部分,以免引起他们的不满。但老兵们千里迢迢从异地迁来,虽然房子田地都到手了,生活却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了,心中的不满多着呢。如今每日里为了谁家嫌自己的地不如旁人的好,自己的屋子不如旁人的舒适,老兵们总要到府衙里闹几场,闹得众人头都疼了。

还有老兵们之间,或是他们的家属之间,有口角、冲突、打闹乃至械斗等事,也都是府衙负责调解。龚知府深觉自己工作负担重,开始考虑起周康给他提的建议:将这五千户人家当成是一般的百姓般,照里甲制度统一管理,编造黄册,再从老兵当中挑选武职较高、较有威信之人充当里长、甲首,以后有什么邻里纠纷、小偷小摸的鸡毛蒜皮事,就让他们自行解决了。

不过,老兵们听说北边百多里外有蛮人王族的残余势力作怪,都有些蠢蠢欲动。他们跟蛮人打了十来年仗,本来还以为再也不会遇上了,结果如今正闲得发毛的时候,老对头们竟离他们这般近,立时就有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