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1/4页)

皇帝却听不进去:“这件事不必再提!朕是不会让你回那种地方去的!”他早从楚王世子那里打听过了,又提了曹玦明来细审,清楚地知道青云在锦东还有个干爹,真真当成是亲爹一般的孝顺,两人相处得极好。他这个真正的亲爹还没能享几日女儿的孝心呢,怎能便宜了一个小吏?!

女儿之前也没提要回去的事,忽然改了主意,是因为知道了真相?她是害怕姐弟反目,还是担心自己会为了太子牺牲她?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女儿怎能不信任他呢?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对青云道:“青儿。你皇弟也在城郊的行宫里养着,他是个聪明孩子,只是脾气不大好,都是因为有这么个母亲的关系!改日朕得了闲,带你一同去瞧他。你们是一母同胞,一定会相处融洽的!”

青云僵了僵,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他。如果太子是个憨厚的孩子也就算了,既然是聪明人,脾气又不好,要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会不会记恨上她?将来太子可是要继位做皇帝的啊!

她只能再劝:“父亲,这样不好,弟弟那里一定也有很多人侍候。他们会怎么想我的身份呢?这件事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太多了,还是别再引起更多人的疑心了。”

她苦口婆心,皇帝却固执己见:“朕派到太子身边的人,都是最忠心可靠的,朕不让他们外传。他们就不敢!你不必担心。你们是亲姐弟,万没有见过父亲,见过母亲,却不见亲兄弟的道理。你年纪还小,日后还要依靠这个弟弟照顾呢,早一日与他相认。就多亲厚一日。”

青云哭笑不得,却又不敢再多说了,免得让皇帝发现她其实是生了逃避的心理。情愿回锦东去过小户人家的平凡日子,也好过被困在京郊庄园里不得自由。

皇后一直听着,倒是上了心:“青儿,你如今是住在京城的什么地方?”

青云照实说了,皇后不由得看了皇帝一眼。眼圈又红了,看起来非常感动:“皇上竟然把那个庄子赐给了青儿。实在是皇恩浩荡!青儿,你不知道那个庄子在皇上心里的份量,皇上会将它赐予你,是心疼你,还不快谢恩?!”

青云愣了愣,她好象早就谢过了吧?

皇帝则没好气地说:“好了!该谢的都谢过了,孩子是在外头长大的,别拿宫里的规矩拘着她。一家子亲骨肉,讲这么多俗礼作甚?!”

皇后连忙应了,又感动得直抹泪,谢姑姑很有眼色地扶她起身,只觉得心头放下了大石,十几年的担忧都化为乌有了。

皇后抹完了泪,又道:“皇上,太子小时候,您曾带着他与臣妾一道去庄子上小住,那时候太子很喜欢那里的景致的。既然如今庄子给了青儿,您又想让他们姐弟多见见面,何不将太子迁往庄上去?太子如今住在离京城近百里的行宫中,委实太远了,若是迁去庄上,皇上想见他时,也方便些,正好也可以让两个孩子多相处些日子。”

青云猛地扭头去看这个新认的娘,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如果可以,她宁愿太子永远也别知道她这个姐姐的存在,免得将来他皇位受母亲丑闻威胁时看自己不顺眼。但如果皇帝与皇后都想让他们多培养一下感情,她是没办法拒绝的,真到了那种时候,她就只能费尽心思讨这个弟弟的喜欢了。这位太子估计年纪也就是十岁出头,还是小学生呢,应该不会太难相处吧?青云实在有些没底,只好转头去看皇帝的反应。

皇帝似乎有些犹豫,现在还不是把太子接回来的时候,那个庄园离京城太近了一点,又是在郊外,要是有人欲对太子不利,那地方可比行宫要容易攻破得多。想了想,他对皇后道:“还是过些时候再说吧,如今楚王势败,湘王就不大安份了,在背后鼓动几个朝臣上本,劝朕早定储君。湘王世子在宫中,还想方设法收买宫人,似乎想对卢妃不利。朕已经有所准备,只要他敢下手,朕就能抓他个正着,到时候再无人能威胁凌儿的储位,他要回来也安全多了。”

皇后为儿子觉得委屈:“可如今都快过年了,难不成要太子在行宫过年?”话虽如此,她先前就保证过会事事听从皇帝安排的,因此也就是抱怨一声,便不再提起。

倒是说起过年,皇后便有了新主意:“不如让青儿进宫陪我们一道过年吧!自打孩子出世后,还没有过呢。若太子年前不能回宫,咱们身边有青儿在,也能少些寂寞。”

皇帝对此颇有些心动,只是还有些顾虑:“好是好的,但新年期间宗室与外命妇都要进宫朝贺,各宫妃嫔也常走动。青儿进宫来,没个说得过去的身份,必会引人疑心,那时候倒不好收场了。”

“这有何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