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在本溪的孟涛叫了回来,鞍山本溪的重共工业区整体规划完毕,就等着来年施工。孟波留在那里监督工程进一步完善,孟涛刚好可以回来帮忙。

有了之前的经验,孟涛可以自己负责这次的工程,另外给他安排几个助手,应该没有太多问题。

工业区规划好,几条主要干道就要再次拓宽,或许可以建议楼少帅再修几条路。

除此之外,李谨言考虑的是,将来的军队肯定将朝机械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若是道路不畅,交通不便对军队机动化和后勤运输相当不利。

在满洲里打败俄国人,从日本人手中夺回南满铁路和凤城,靠得的都是铁路运输的便利。若是没有能够大规模迅速运兵和保证后勤的铁路,如何把重炮运上前线都是个问题。

一战中的沙皇俄国就是吃了国内交通落后,军队机动性差的大亏。号称可以召集五六百万的军队,实际上能在第一时间送上前线的不过一百多万人。

军队中的那些汽车纯粹就是充门面,再加上仅有的三部电台都是明码,德军可以轻易截获他们的电报,知道他们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和军队运动方向,提前一步设防或者是埋伏。这样的仗能打赢才怪。就算沙皇军队中不乏英明睿智的指挥官,也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翻盘。

当然,沙皇军队在一战中有如此拙劣表现,拉斯普京同样功不可没。沙皇在前线时,时常会接到他莫名其妙的“神谕”,以至于搅乱整个军队的作战计划。到后来,尼古拉二世亲口说出:“我感觉自己就像穿了一条无形的裤子。”

由此可见,拉斯普京在一战东线战场上的“贡献”有多大。楼少帅说过,他们在沙皇身边埋有钉子,若是能将这个钉子合理运用,说不准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这里,李谨言抿了抿嘴唇,握住楼逍的手腕。

“少帅,我真睡不着,你要是不急着出去,咱们说会话。”

楼逍没出声,手却从李谨言的眼前移开,然后坐到床边,李谨言干脆自动自觉的躺到他的腿上。腿这么长,难怪个子这么高。他确信自己十分努力的在长高了,可站在楼少帅面前……果然不该去和珠穆朗玛峰比高度。

“说什么?”

修长的手指拂过李谨言额前的发,李谨言却抓住他的手,搓了搓他指腹上的枪茧。

“无线电的事。”

“恩。”

“邹先生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我想加大投入。”

“恩。”

“乔乐山告诉我,大量培养青霉素菌种的想法不能实现的话,青霉素的产量很难提高,哪怕供应我们自己的军队都成问题,倒是磺胺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成果,外用的药膏已经开始临床实验。丁肇……”

“恩?”

“丁肇在研究催泪瓦斯。”

“催泪瓦斯?”

“能让人不停流泪的东西。”李谨言将自己的手覆上楼逍的掌心。

“恩。”

楼逍没有收回手,也没有插言,只是认真听着李谨言的话。

“少帅,”李谨言顿了顿,才接着说道:“事实上我还想过让丁肇研究杀人的毒气。”

“恩。”

“你不问为什么?”

“不。”楼少帅低头俯视李谨言,黑色的眸子映出了他的面孔,“我希望你对我诚实,但不要求你说出一切。”

“……”

“况且,你不说他也会做。”

“为什么?”

“记得他给你的两瓶药吗?”

“啊,记得。”

“在德国时,他差点因此被退学。”

“……”

接下来,李谨言将他近段时间脑子想的东西全都说了出来,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冲动,可当他说完之后,的确感觉轻松许多。楼少帅刚开始只是听,后来会否决或是肯定他的某种想法,当李谨言提起之前那两场飞机投弹实验时,楼少帅不说话了。

“我和飞机厂的人商量过,还是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触发装置的研究。另外可以尝试在飞机上架设机枪。”

飞机厂制造出的飞机目前只能悬挂两到三枚五磅的炸弹,威力并不不大,而且飞行员投弹时采用的方式实在是……这样的飞行动作,很有可能给飞行员本身带来危险。

对现在的华夏来说,每一个飞行员都是珍贵的,李谨言不想冒这个险。

“机枪?”

“我也只是想想,至于怎么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