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李泰望着远处那道有些脏兮兮,却站的笔直的小小人影,合在茶案上的两手,右手拇指正轻轻摩擦着左手上戴着的一只宝石戒子,若阿生在这里,定会惊讶,因这是性格冷清的李泰,只有见到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有的小动作。

长孙娴附耳高阳,低声说了几句括,高阳便率先发难:“你老实告诉本宫,你是不是事先就背过这四卷文章!”

遗玉摇头,“并无。”

“没有?本宫才不信!你如何能证明自己没有事先背过?”

长孙娴看着高阳在前面质问,心中冷笑,初听到遗玉是最优者那时的愕然己经不见,她是不清楚对方是如何做到的,论判们说的也不会有假。但是,就算遗玉今日这场比试没有掺假,她也多的是办法,能让那块木刻,变成一块废木头!

遗玉没有直面回应高阳,而是将这问题踢给了梅楼上的几名评判,“东方先生,公主殿下对五院艺比是否泄题一事有疑问,学生亦不明,请先生为我等解惑。”

不得不说,这两句话说的聪明,她把高阳对自己的质问,直接转换成泄题一事,反去问祭酒先生他们,不管是否能给出回答,泄题与不泄,都是五院艺比出题人的事情,与她无关!

果然,原本还等着她来解释的学生们都看向论判席。

东方佑听出了遗玉话里的道道,皱褶的眼皮轻抬了一下,沉声答道:

“此次书艺比试所选文章,是我国子监中博士近日新作,我东方佑以国子监祭酒之位相担,绝无泄题可能。”

以国子监祭酒之位相担!这可是极其严重的保证了,此话一出,就连高阳这胡搅蛮缠的人,也不敢再说一句不信,而那些开始还觉得遗玉是靠着泄题,才能默下最多文章的人,当下便消了这份怀疑!

长孙娴本就是存了让人误解遗玉靠着泄题才能夺魁,万没想到东方佑竟然会以国子监祭酒之位来担保,盯着远处气定神闲的遗玉,双眼一眯,径直站起身,亲自问道:

“既无泄题,那卢小姐就是当场将这四卷背下,然后在两盏茶不的时间里,默下的?”

“正是。”遗玉抬起头望向兰楼栏杆处的那人。

长孙娴听她回答,冷哼一声,“这么说来卢小姐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了!”

过目不忘,听着好听,可世上若真是有这样的人,在这长安城中却是绝对活不长的,只要遗玉敢回答是,她便能让他们这对平民出身的兄妹,翻不了身!

“咯咯”的清脆笑声突然响起,遗玉仰着小脸,露出灿烂的笑容,对着兰楼扬声道:

“长孙小姐真是会乱猜,那种只在书里记载的本领,我——并无。”

**

第247章并非我做不到

自隋唐以来,长安城便是天下文人骚客,能人异士的集聚之地,其中不乏天资卓卓之辈,而可称“奇才”者,却是寥寥无几。

然,这些罕见的“奇才”们无一不是在京中惊鸿一现,不是被早早褪去光环,那便是不知不觉消失于人眼前,淡于人耳,个中原委,外人不足已知。

但是,长孙娴做为长安城中一等一的士族大家嫡长小姐,怎么会不明白这个中辛秘,凡有奇能者,如若不是被控制在绝对的力量手中,谁能容得下他们存在!

长孙娴算计遗玉,虽有个人因素在其中,针对的却不是遗玉一人,更重要的是为了打压平民出身的学子们,国子监中的学生们便是未来朝堂官吏的缩影,门第之争,此时远胜于朝堂之斗。

“那种只在书里记载的本领,我——并无。”遗玉双手抄于袖中,定定地回答。

长孙娴脸上闪过愕然之色,她没有想到,遗玉竟然会否认。要知道,只要她承认了这明摆着的事,那她便担定了奇才之名,这等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她竟然会否认?

心中疑虑,她却没有放过她的意思,咄咄相问道:

“那就请卢小姐为我解惑,如非是有过目不忘之能,你是怎样在一刻钟内,默下那七百五十八字的!”

这句话问出了在场几百人的疑惑!

“可。”遗玉轻轻颔首,一字应诺。

长孙娴眉头猛皱,很快又舒展开,她就不信,她能解释地出来!

遗玉藏在袖中的双手轻轻揉捏着指腕,酸麻和胀痛之感,证明她的确是做到了在外人眼中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她的记性的确是很好,远胜于众,可却还够不上真正过目不忘的程度,她能做到那样,是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