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可惜的是。陈必时没有好的对策。

虽然可以在夜间用快艇将人员送上美台联军占领的岛屿,还能输送一些物资,但是这些岛屿上的兵力密度都很大,部分地区的占领军比平民百姓还要多,派上去的小股部队大多是有去无回。

一两次还行,真要持续不断的做这种自杀式的攻击,士气很快就会崩溃。

陈必时能做的,仍然是稳守大陆。

不管美台联军在外围岛屿上做什么文章。肯定得进攻大陆,不然只是帮助台湾扩大势力范围,不可能彻底击败中国。

这一局面。一直舟持到十二月三十日夜间。

随着美军在当天晚上集中火力打击三北、龙山与懈浦,出动航空兵进行遮断轰炸,进攻大陆的战役终于打响了。

到这个时候,美军的压制性轰炸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虽然在持续数日的高强度轰炸中,大陆军队的远程炮兵受到的损失并不大,各个炮兵旅均没丧失作战能力,但是弹道导弹部队损失比较惨重,陈必时不得不将原先部署在前沿阵地的导弹部队撤退到大后方。

这样一来,弹道导弹部队对美军舰队的威胁大大降低。

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内的短程弹道导弹在瞅公里兰后,根本就够不着美军舰便射程出一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还能打到美军舰队,但是数量太少,而且导弹部队被迫分散部署,难以协调一致的发起攻击,威胁自然大大降低。

这一情况,在远程炮兵部队同样存在。

受轰炸威胁,各个炮兵旅不得不分散部署,甚至连炮兵营都得分散部署,以免被美军彻底摧毁。

要是在平常,这也不是什么问题,本来各炮兵部队就是分散部署的。

问题是,战争期间,美军掌握了制信息权,各部队只能通过有线电话交换战术信息,无线电台基本瘫痪。很多临时设置的炮兵阵地根本没有通电话,架设电话线也是件麻烦事,无法保证及时有效的传递战术信息。

结果就是,分散部署的炮兵很难协同作战。

在其他基层部队,信息沟通困难的问题也很突出。

就拿岸防部队来说,别说部署在滩头阵地上的一线部队,就连部署在后方的二线部队都最多只能以营级单位活动。

部队过于集中就会遭到轰炸。还没等美军上岸就失去了战斗力。

营一级的战斗部队有多大的战斗力呢?

如果面对的是美军司级部队小还有一点胜算。可是美军登陆大陆,肯定师级规模,甚至有可能投入两个陆战师。

只要美军集中使用兵力,在任何一处海滩都能取得突破。

说得不好听一点,此时陈必时部署在前线的作战部队就是一盘散沙,只能各自为战。很难配合协同。

反过来看,陈必时认为在海滩上挡不住美军的原因就在这里。

美军掌握了制空权与制海权,还获得了前进基地,部署在岱山岛与秀山岛上的远程炮兵甚至能够直接轰击海滩上的防御部队,这仗没法打!

只是,战争并不以某一方的意志而改变。

美军的轰炸与炮击持续了一整夜,直到二零一二年的最后一天清晨。

随着第一批美军突击部队搭乘直升机出现在战场上空,开始攻击防线后方的骖驻、洪堂与慈城等地,东南大陆上的第一场战役打响了。

与以往相比,美军的突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登陆部队上岸之前,空中突击部队就攻击了防线后方的交通要道,将滩头阵地与后方防线隔绝开了。

由此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海滩阵地上的防御部队得不到任何支援。

低空突击碍手之后,美军的两栖登陆部队才开始冲滩。

大部分登陆部队都是从聚集在马鞍列岛附近海域的两栖登陆舰上出发的,别说气垫登陆艇,就算是型两栖战车都能直接驶上海滩。而部署在大纵深的中国陆军远程炮兵对美军两栖舰队的威胁并不突出。

这些两栖登陆部队都是在天亮前出发的,八点三十分左右准时到达登陆海域。

随着冲滩开始,美军的火力打击与空中压制也达到巅峰状态。

一时之间,海滩上弹如雨下,防御部队根本抬不起头来,甚至上不了阵地。而那些永备防御工事早就被美军用钻地炸弹摧毁了。

此时,部署在三北、龙山与懈浦的只有三个营。

这是陈必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杭州湾南北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