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 (第1/4页)

长崎离关岛有好几千公里,制导系统有这么大的偏差?

再说了,这也差得太准了一点吧,怎么没有落到附近的海里呢?

随后,中国当局也正式宣布,日本派军战场,已经对中国构成了实质性的入侵行动,因此要与美国承担同样的战争责任。更重要的是,日本还为美国提供了军事基地,协助美军轰炸中国首都,所以中国的报复行动不是没有道理。

做完解释,中国当局还发出了警告,如果日本当局不知悔改,下次挨炸的就不是长崎。

这个时候,美国总统与日本首相正在通紧急电话。

进藤加一已经搭上了首相专机,而他通过电话提出的要求也很简单,即美国承诺为日本提供核保护伞,就应该对中国进行报复性的核打击。

问题是,奥康纳没有答应这一要求。

为了说服进藤加一,奥康纳明确提到,如果进行核打击,中国肯定会提高战略打击的范围,甚至会摧毁东京,到时候受伤的还是日本。对于日本的报复要求,奥康纳没有拒绝,表示美军将尽一切努力摧毁中国的战术核武器库,甚至暗示进藤加一,只要中国丧失了战术核打击能力,美国就会考虑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问题是,战术核武器不是战略核武器,部署与使用都要简单得多。

甚至可以说,保存核弹头不难,难的就是保存核弹头的投掷工具。

如此一来,只要中**队的导弹部队还在活动,就具有战术核打击能力,而美国要想彻底消灭中**队的战术弹道导弹部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说了,核弹头还可以用火箭炮与大口径火炮发射呢!

显然,奥康纳只是在安慰进藤加一,只与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他连想都没想过。

战场上还有上百万美军,周边地区部署了几十万美军,如果把中国惹毛了,遭到报复的就不是日本了!

''

第一百四十章 战场降温

中国对日本实施核打击使战略局势全面升温,却让双方的战术行动迅速降温。

八月十二日凌晨,长崎被核弹摧毁之后仅数小时,之前进入日本海、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美军舰队就开始向东移动,最终从津轻海峡离开日本海,进入西太平洋,并且在四日之后经大隅海峡进入东海。

此举,明显是在规避有可能针对美国海军的核打击。

虽然从理论上讲,用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目标的可行性并不大,但是核弹头的杀伤范围远远超过常规弹头。以摧毁长崎的二十万吨级核弹头来说,空爆的杀伤范围高达数十千米,如果在海面下爆炸,能够摧毁方圆十多千米内的各种大小战舰。

早在数十年前,美国就在比基尼岛进行过类似的核试验,非常清楚核打击的结果。

对于由数十艘战舰组成的美军舰队来说,一枚核弹头就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舰队的航行速度肯定比不上弹道导弹,就算能够及时发现来袭的导弹,也很难及时规避。

虽然任何一支美军舰队的导弹防御能力都超过了整个日本,但是中**队仍然可以采用打击长崎的战术,即同时发射上百枚、甚至数百枚弹道导弹,只为其中两到三枚导弹配备核弹头,确保其中一枚核弹头引爆,就能彻底摧毁美军舰队。

从战术上讲,打击舰队,不一定要击沉战舰,如果能够使战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丧失作战能力,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瘫痪美军舰队,比摧毁美军舰队容易得多。

按照美国海军做的评估,如果中国仍然有爆炸当量在一百万吨以上的核弹头,或者是掌握了可变当量技术,只需要让核弹头在美军舰队活动海域的外层空间引爆,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就能摧毁美军战舰上绝大部分电子设备。

对于现代战舰来讲,没有电子设备,等于丧失了作战能力。

因为emp造成的是永久性损伤,即受损的电子设备无法修复,只能更换,所以受到攻击的战舰很难在短期内恢复作战能力。航母这类大型战舰的维修周期肯定在一年以上,即便是驱逐舰等中小型战舰的维修周期也接近一年。

显然,美军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美国空军。

美军舰队离开日本海,消失在茫茫西太平洋中的时候,美国空军提高了战区内的机场与基地的警戒级别,并且将大批原本靠后部署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向前挪动,延伸了导弹拦截区域。

与美国海军一样,美国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