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刘诚志看了罗耀武一眼,说道:“管远山最担心的,还是游击政权坐大,最终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甚至对整个国家体制构成威胁。事实上,我们也有同样的担心,毕竟敌后游击队有太大的自主性,又是军事组织,如果与政权结合,必然会产生深远影响。只是我们都知道,如果守不住北京,谈什么都没用。到时候,就算没有游击政权,敌人也会在占领区占领伪政权。事实上,打到目前为止,台湾当局已经在占领区建立了伪政权,日军也在东北建立了军管性质的伪政权。说得直接一点,我们已经对这些地区失去控制权。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退一步,满足游击队的要求呢?只有守住北京,我们才有希望击败敌人,也才有希望保存一个完整的国家。”

“游击队很重要?”陈必时问了一句。

刘诚志点了点头,朝罗耀武看了过去。

“没有游击队的支持,我们肯定守不住北京。”罗耀武灭掉烟头,说道,“虽然东南军的战略反击与南京保卫战为我们争取到了几个月的准备时间,但是南京沦陷之后,美军肯定会把主力部队派往北方战场。按照我的估计,如果美军不能在十一月中旬之前完成调动,就会将攻打北京的时间推迟到年后。到时候,我们至少得面对四十万美军主力部队,还有两倍于此的日军。如果台军稳住了南方战场上的局面,还有可能出兵东北,顶替美日联军负责控制占领区。”

陈必时也把目光转向了罗耀武。

“在此情况下,守住北京的希望非常渺茫。如果没有游击队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在敌战区展开的大规模游击战,仅靠正规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北京将成为第二个南京,沦陷只是迟早的事情。”

“为了发动游击队,我们别无选择。”刘诚志接过话题,说道,“虽然最高统帅部已经在游击政权的问题上做出了让步,但是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让步。就算在罗司令的影响下,游击队表现得非常积极,并没有因为最高统帅部而有所怠慢。问题是,这种局面肯定无法长期维持下去。为了北京,我们肯定得付出很大的代价,而配合正规军作战的游击队也会付出惨重代价。”

“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罗耀武做了总结。

陈必时的神色平静了许多,说道:“这么说来,我们别无选择了。”

“不但没有选择,还得抓紧时间。”

“什么意思?”陈必时朝罗耀武看了过去。

“根据上一次美军向东北增兵的行动来看,只需要半个月,美军就能将六个主力师送到北方战场上来。军事情报局已经收到消息,美军的运输船队昨天就到达了上海与宁波,而在前线战场上,美军已经把六个主力师撤了下来。照此计算,最迟十一月五日,美军就能完成兵力调动与部署工作。即便算上其他因素,美日联军也有足够的能力赶在十一月十日之前发起进攻。”

陈必时皱起了眉头。

“最重要的是,帕特里奇肯定不想把战事拖到年后。要知道,再给我们几个月,等于承担更大的伤亡与损耗。真要拖到年后,美日联军攻打北京的难度将大大提高,美国的战争支出也将大大提高。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帕特里奇应该有信心在一到两个月之内,也就是用攻打南京相当的速度占领北京。这样一来,美日联军就能赶在严冬到来之前取胜,避免在气候最恶劣的时候与我们作战。”

“所以我们得尽量拖到一月底。”

罗耀武点了点头,说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行动。”

陈必时叹了口气,把目光转向了刘诚志。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紧时间吧。要知道,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解决呢。”

''

第二十七章 直面难题

第二十七章直面难题

既然已经成为事实,陈必时没再纠缠个人问题。

进入正式话题之后,罗耀武首先介绍了北京的防御部署。

客观的讲,北京的防御部署并没有罗耀武之前说的那么糟糕。

狄劭康遇难之前,东北军得到优先照顾,获得了相当于两个集团军的主战装备。按照罗耀武的安排,这些装备优先提供给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多余的则交给了第十五集团军。狄劭康遇害之后,随着东南军发动战略反击,华中军也参与了反击行动,所以东北军不再具有优先权。在南京保卫战期间,华中军与中原军得到优先照顾,获得了大批原本应该送到北方战场上的主战装备。

这一情况,在南京沦陷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