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因为在做十二月刊时,就已经同时在准备新年特刊,所以内容组建起来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新年刚过不久,也就是元月五日左右,初刊已经出炉,按流程整理送审,这边开始联系印刷。

让《匠录》众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审核的时间比以往略长,大家商量之下,想着新年刚过,可能审核量比较多,拖延几天也是正常。

然而,整整两周过去,上面也没有给出回复,这下大家就有些坐不住了,《匠录》作为一本极具代表性的刊物,本来就是有自己的绿色通道的,以往快则三天,最迟不超过一周就能拿到审裁结果,这次为什么拖那么久?

不得已之下,柳敬亭只好去电询问,那边回复说:“还在审核,请耐心等待。”

这样又过了三天,仍是音讯全无,计划的出刊时间不得不往后顺延,柳敬亭立即聚大家开会,一圈聊下来,才隐隐摸到缘由,最后还是要柳敬亭出面亲自走一趟审批的相关部门。

“以前人物杂志评选文艺圈最有权力的人,把我列到榜单里,现在大家应该知道,真正有权利的人并不是说话声音最大的那个,而是随时能让你说不出话的那个。”

……

一月即将走完,柳敬亭又一次出现在那栋大楼,接待他的是一个年轻干练的女孩,那女孩安排柳敬亭在一间小会议室等候,然后柳敬亭等候了一个小时,女孩再次出现,抱歉地说,今天领导工作太忙,明天又要出差……

柳敬亭没等女孩说完,就笑着说:“那打扰了。”然后快步离开大楼。

柳敬亭刚出了大楼大门,就发出了一条短信:“请问领导,我哪里出了错?”

自然没有回应,柳敬亭回到办公室,立即宣布放大家一天假,大家看到柳敬亭的表情,忧心忡忡。

第二天,包括柳敬亭在内,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办公室,整整一上午,没人聊天,大家除了要跟作者解释情况,更重要的是向读者说明原因。

柳敬亭犹豫再三,终究没有拨通宫缘和家的电话,他意识到这次事情的复杂性,只怕宫缘和也不一定有什么好办法,平添他人麻烦。

倒是宫承品主动打过来电话询问情况,柳敬亭若无其事地搪塞过去。

中午,写字楼来了一个年轻人,说要找《匠录》负责人柳敬亭谈谈。

事情至此真相大白,虽然年轻人没有明说,但精神和意思传达得很清楚,柳敬亭客气地招待了年轻人,然后回答说:“既然如此,我马上发声明,《匠录》会停刊两个月,过年之后再复刊。”

年轻人诧异,以为柳敬亭没理解他的意思,又浅白地解释了一遍,柳敬亭的回答依旧。

“不能自主,毋宁停刊。”

年轻人失望离去,下午《匠录》官方果然发出声明:“《匠录》因故无法正常出刊,暂停刊一段时间,归期会及时通知。”

又是一片哗然之声,《匠录》跳票不是第一次,但是上一次也是几年前,柳敬亭载誉归来,按理说不该有什么问题,难道是炒作?

炒作的确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因为柳敬亭要发新书。

《匠录》宣布停刊一小时后,上面审核结果下来:“《带着鲤鱼出发》提到某地的风俗民情,触及到敏感问题,需要酌情修改。”

一个很常见的小问题而已,从燕京返回的徐晴看到审核结果,苦笑不已。

现在问题来了,新刊还出不出?

柳敬亭沉思良久,说:“把新年特刊当做农历新年吧,今年大家委屈一下,晚点回家过年。”(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章 国宴有邀,女王约稿(上)

1月30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9天,江海迎来第一场小雪,地皮还没来得及铺白,就匆匆融化掉。

网上关于《匠录》休刊的抱怨声也还在持续,大家对柳敬亭饥饿营销新书的策略尤为不满,编辑部讨论应对措施,大家的意见始终无法统一。

王见山和常有道建议公布真相,试图借助舆论的压力扭转局面,几个女编辑的想法相对沉稳和保守,认为真的对立起来,弊大于利。

“我当然很生气,不过舆论压力这种东西实在靠不住,因为舆论固然可以施压,但也很容易被压灭,我们做杂志说到底还是做生意,既然开门做生意,当然和气生财,之前的事实也证明,官商——和谐是最理想的状态。”

徐晴端着一只白色的咖啡杯,靠着桌子跟大家分析,当然,主要还是劝说柳敬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