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 (第1/4页)

出美人的可爱魅力;

《碧玉刀》是一个轻松的喜剧,讲述了一个阴差阳错的美丽故事,女主角以另外一个身份去考察自己从未谋面的未婚夫,最终两人互相陷入爱河,男主为了信守承诺,最终还是决定去未婚妻家送定亲礼物,终于“气走”女主,最最后,诚实的男主发现女主赫然正是自己的未婚妻。

这个故事精巧的构思、大团圆的结局无不让读者会心一笑,然而真正让读者怦然心动的细节仍是女主那句“吃我自己的醋”。自己未婚夫喜欢上了自己假扮的另外一个女子,自己仍然吃醋,这种入微的心态描写让人拍案叫绝。

前三部的三个故事各有所长,各有拥趸,古庸生写武侠的功力仍旧非他人所能企及,然而这次的刻意求变,是不是也意味着武侠小说已经走到末路了呢?

“《射雕》之后,武侠小说的格局和气魄被写到极处,《楚留香》和《陆小凤》之后,奇径似乎也写到了尽头,《神雕》依旧精彩,《七种武器》更加新颖,可是客观评论起来,这些作品最多只能是水准线上的作品,尽管看得出作者在努力,但再难有突破。

不是苛求古庸生什么,毕竟他已经领导武侠小说进行了数次翻天覆地的大革。命,几乎以一人之力奠定了现代武侠的整体大世界观,笔者感叹,纯粹只是对这个类别有些遗憾,式微不可避免,末路就在眼前,说起来也是文学发展的固定规律,盛极转衰而已。”

这种出自专业评论者的论调渐渐成为一种主流观念,大家对功臣古庸生毫无怨言,言语间尽是嘉许与敬畏,对他锐意进取,不停探索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个别质疑古庸生文学创作生涯将随之走到尽头的言论并未引起什么关注。

“不是古庸生及武侠作家们后继无力,而是最高峰出现得太早,唐诗宋词也都是只兴一朝一代,文学规律发展如此,非一人一力之错,不过可以断定的是,不管多少年之后,文学界论武侠,‘古庸生’三个字绝对绕不开,绝对最闪耀,足矣。”

……

“看来要赶紧写《倚天屠龙记》了。”

刚跟徐晴调整好《三国》新一集剧本的柳敬亭,扫了一眼“华山论剑”之后,抬头跟杨丽璐和徐晴说。(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章 三顾茅庐,一起创史

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倚天屠龙记》的名气似乎没有前两部那么大,影视改编的力度也略有不及,更为读者议论不休的还有这部作品令人憋屈的男主角,优柔寡断、一团和气,不爱江山爱美人,爱美人也爱得迷迷糊糊犹犹豫豫,剪不断理还乱。

总之,作为武侠小说的男主角,张无忌总给人一种还缺少某种气质的错觉。

然而,作为小说的艺术形象,张无忌无疑进一步丰富了武侠小说界的人物长廊,又贡献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试想一下,《倚天》之前,谁敢这么塑造男主角?一身奇遇,基本都是在旁人引导苦劝或客观环境逼迫下完成,很少主动做什么,总是想着大家不如一起坐下来丢丢手绢扭扭秧歌喝喝酒交个朋友什么的不是更快乐吗?

实际上,纵观金氏武侠,恰恰是这个张公子最适合做朋友,不算他一身高强的武功,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身边常见这种人,甚至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我们当然幻想英雄无敌,但是如果我们真是张无忌,可能会表现得比他更差劲也说不定。

武侠小说写到了这个境界,已经大臻圆熟,作者基本能脱离文本束缚,游刃有余地塑造人物,而不会再因为代入感的问题瞻前顾后。

不过写手做到这一步难如登天,这也是小说作品数量日益累积,但经典人物形象再难出现的原因之一。

除了男主角的问题。《倚天屠龙记》还有几个足以让文学评论家们目瞪口呆重要特质,如群戏精彩和个体突出的完美结合,塑造了性格各异的明教教众;如故事架构的精妙绝伦。以有序不紊叙繁复庞杂,一脉清晰明了……

此外,小说“不悔仲子逾我墙”一节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笔不知启发了多少后来者,将一个俗套的故事写得如此生动别致、千回百转。值得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

《倚天屠龙记》正是以这种沛然不羁的想象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法,波涛暗涌地孕育着那部浩淼万千、无与伦比的武侠巨制。

可以说,《倚天》是武侠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承前启后。

所以,柳敬亭说他要赶紧动笔。实则暗含着两层意思。

“这个阶段的工作忙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