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 (第1/4页)

北大黎教授追完《水浒传》的最新连载之后,在个人博客上做了简短而精确的评价。

实际上,黎教授已经放出话,他会逐一关注古庸生将放出的那一百零八位人物,瞧一瞧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胜任“主角”这个重担,同时也为《匠录》和网络上正流行的那个赌约做个裁判。

黎教授的做法很快引起其他高校教授学生们的兴趣,于是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开始加入到“裁判”这个行列。

一时间,专业、业余两股读者都开始追评《水浒传》,一场民间自发的、盛大的追书活动火热开展起来。

八月底,《匠录》连载中鲁智深的故事告一段落,花和尚的人气格也凝聚完成,黎教授给出“绝妙人物”的评价,其他专家学者也高度认可了这位人物的塑造,认为他是目前出场最为夺目的角色。

9月1日,作协发布通告,12月将举办由文化部牵头,由作协主办的第一届国家文学创作奖励大会。

这个文学奖励大会是为了完善和补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所以流程和奖项设置基本类似。

国内至今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柳敬亭自然也接到邀请函,为了确保柳敬亭能参与大会,杨国正、徐远怀、康育昌等人相继打来电话,叮嘱柳敬亭。

实际上,不用这些长辈们提醒,柳敬亭自己也知道这个大会的意义。

“一定准备参加。”柳敬亭逐一回复。

……

九月,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柴大官人正式登场;

十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一句“大雪下得正紧”成为许多学者和专业高材生们分析和研究的经典案例;

十一月,林冲雪夜上梁山,成为逼上梁山的又一位好汉,“林冲‘不怕官只怕管’的个性分析”也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同时,以黎教授为首的一大批学者们开始铁口直断:“《水浒传》必成神作!”

“一部小说只连载了十一回,就已然展露神作峥嵘,称其为‘半步神作’,大家应该普遍信服。”

黎教授幽默地调侃道。

不过这句话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误差,成为“半部神作”,随之,有人把《三国演义》、《西游记》列出,和《水浒传》统称“两部半神作”。

十二月,国家文学奖励大会正式在大会堂召开。(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七章 两部半神作,百作家赠笔(下)

文艺作品,乃至科学产品在最初出现的时候,基本都会遭遇非议,因为这个世界总有一部分人打心眼里不想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超出预料的改变,以及总有一部分人对新鲜事物抱有排斥心理。

《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也是一样,最初推出的时候,争议也非常多,特别是两部小说还跟电视剧同步推出,更加为一些守旧评论家所不容,认为这是“泛娱乐时代的副产品”。

然而仍是那句话,真正的经典是可以跨越时空的,两部小说在彼世界经历百年,成就“四大名著”之名,光芒随时间推移越发耀眼,可见作品惊人魅力。

因此,《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小说问世之后,在口水中昂首前进,沉淀不过短短一年,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就开始发生逆转,最后甚至出现“教育子女,不可不读《西游记》,从政经商,不可不读《三国演义》”这种论调。

到如今,两部小说神格凝聚完成,专业民间双路通吃,成为文化人必读经典,各种版本一出再出,部分精装版更是成为逢年过节送礼的绝佳选择。

也是由于这两部小说打定的基础,才使得《水浒传》刚一推出就收获诸多正面评价,一大批敏锐的专家学者感觉到了这部作品的不同凡响,积极地参与推广。

《水浒传》也成了柳敬亭推书史上唯一一部在连载过程中就收获一边倒赞誉的小说。

以“水浒光环”加持的柳敬亭,顺理成章地成为文学奖励大会当天的绝对焦点。自从柳敬亭在大会堂出现,现场不论男女老少,几乎都会走过来跟他聊几句。也不仅仅全是说水浒,凡是跟文学有关的话题,差不多都会涉及。

柳敬亭一手写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小说,一手写文学研究者们惜如珍宝的严肃文学,而且两者都取得极大成功,所以不论是哪一个类型的作家,都能和柳敬亭找到共同话题。

国家文学奖励大会一共有五大类奖项:国家最高文学奖(仅一人)。国家社会科学论文奖(一等奖1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