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 (第1/4页)

“唉!”

失望地轻叹一声,虽然只看了三章,但周韵已经从这本书的风格和设定上,看出这本书比肩《笑傲江湖》的潜力。

心想:难怪这本书还没发表,狂徒电影集团就买了这本书的电影改编权!

每个作者的状态都有高低起伏的时候,这一点,周韵很清楚,就算是龙隐、灌鹰他们的作品,也不是每一本都比前一本更好更经典的。

周韵看过赵砚目前全部的作品,《圆月弯刀》、《重生之大成兵剑》、《笑傲江湖》,乃至目前这本才仅仅只有三章的《天龙八部》。

因为看过赵砚所有的作品,所以她对赵砚的实力、进步都比较清楚。

《圆月弯刀》创意很好,意境极佳,行文也别有韵味,但总体来讲,文字风格还是诡异了一点,大异市场上的其他小说作品,特别是她在《圆月弯刀》前中后三个篇幅,发现三种行文风格,周韵归结为是赵砚写第一本作品时,还在尝试、寻找属于他自己的独有风格。

然后是《重生之大成兵剑》,这本书创意极为大胆,开创性地开辟了一个“重生”的流派,行文风格又与《圆月弯刀》中的三种风格全部不同,诙谐幽默、肆意挥洒,堪称是“我是作者我就是任性”的代表作品。

直到《笑傲江湖》,周韵才发现赵砚的风格稳定下来,有一种脱胎换骨、武功大成的感觉,隐隐有宗师风范。

但,即便赵砚有《笑傲江湖》珠玉在前,周韵偶尔还是担心赵砚的下一本书会是什么模样,会不会又跌落到《圆月弯刀》或者《重生之大成兵剑》的水平?

抑或又变为另一种诡异的风格?

这种情况在作者这个圈子里可并不罕见。

也是因此,所以有古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也是因为这个规律,很多有名的作者一生往往只有一两本堪称出色或者经典的代表作,除此以外,其它的作品,多不堪入目。

但现在,看了《天龙八部》的开头,周韵对赵砚的担心打消了不少。

抿嘴露出一个笑容,周韵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公司内线电话,打到收稿编辑那里。

“喂?”

周韵微笑着:“霞姐!是我!周韵!”

“哦,是小周呀!怎么?你手边的稿子都审完了?是不是要霞姐再给你发几篇稿子过来呀?”

周韵:“呵呵,不是的霞姐!我是想问一下,你这边收到石见的新书投稿了吗?”

“谁?”

周韵:“石见!霞姐!就是《笑傲江湖》的作者!我想问一下你那里收到他新书的投稿了没有?”

“哦,是《笑傲江湖》的作者呀!你稍等一下啊!我来查查!”

周韵:“好的!麻烦霞姐了!”

“呵呵,跟霞姐还这么客气!行了!你稍等一下,我马上查好了再回你电话!先挂了啊!”

周韵:“好的好的,辛苦霞姐!”

……

七八分钟过去了,周韵等得有点着急了,正想在拨一个电话过去问问的时候,她手边的电话终于响了起来,周韵赶紧拿起电话接听。

“喂?霞姐!你那边查到了吗?石见的新书《天龙八部》投稿了没有?”

霞姐:“呃,小周啊!我刚才仔细查过了,没有这个作者的新书投稿!怎么?他的《笑傲江湖》不是还没写完吗?按理说,他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开新书吧?怎么?难道你听说他最近开新书了?”

“没有?他没有投稿?”

周韵神情一变,有点错愕。

“没有!”

霞姐给了肯定的回答。

“哦、哦,那谢谢霞姐了!”

周韵有点愣神地道了谢、挂了电话,然后就坐在那里想各种可能性。

石见把稿子投给别的出版社了?

周韵首先想到这个可能性,跟着她又想到一个可能——赵砚这次没有投稿给收稿编辑,而是直接投给了她姑姑,或者当初跟他签约的项斌。

想到这个可能,周韵便立即又拿起电话打给项斌。

“没有啊!周韵!你知道的,我这里只负责签约,一般不会有作者给我投稿的,所以如果有人给我投稿了,我不会不记得的!”

项斌也给了否定的回答。

这次放下电话后,周韵已经有点坐立不安了。

石见在他们九州读书出版的《笑傲江湖》销量非常好,打破了很多新人作者的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