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青春期邂逅(1)

“人生如梦”这四个字,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当做口头禅了,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说这四个字,但是就是不说不行,我动不动就说“人生如梦啊”。后来,我看到一个接近的词语:“浮生若梦”,但是说起来不及“人生如梦”有感觉。我觉得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果冻状物体,我闭上眼睛就仿佛看到人在巨大的果冻上起起伏伏,有时候弹得很高,有时候又跌得很低,每个人都由着惯性驱使,随波逐流,摔下来的时候来不及站稳,于是就整个人仰倒在果冻上,但是摔倒也无所谓,凭借着果冻的反作用力,即使摔倒了,也能保持着摔倒的姿势再弹起来。人生就是这样,没有所谓的高潮和低谷,一切都是看运气,所以我觉得人生很无聊。我想象着人在果冻上跳跃,然后一不小心就穿入果冻的内心,于是就像虫子被封闭在琥珀里一般,被黑色的果冻包围,一动不动,那会有一种归属感的甜蜜呢,还是恐惧呢?我说“人生如梦”,是一种彻底妥协的语气。我妈妈说:“能不能换个词汇?耳朵要听出茧了。”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梦里是我平时的生活,但是梦里只有一种单调的灰色,原本梦里具有怎样的色彩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偏偏全是灰色,在灰色较深的地方是阴暗潮湿的黑色。从这样的梦里醒来,我开始恐慌身边的人际关系。我为人老实,说谎话会和自己过不去,也从来没有说过脏话,不太懂得随机应变,和别人相处总是处于吃亏的位置。例如被强迫埋单,或者两个人一起吃两对鸡翅时,别人可以无所顾忌地从中挑选大的鸡翅,而我便是那个默默注视这一举动的人。虽然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以此类推,便可以从中看出我是那种表面无动于衷,内心敏感软弱的人。所以我觉得无聊,与人相处兴趣缺失。我从灰色的梦里醒来,无疑想到或许迟早有一天我真的会处于这样彻底孤立无援的状态。

那个时候,我坐在教室的第三排,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女生脑门儿很宽,眼睛细长,她总是扎着麻花辫,举止稳腻,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她的骨架较宽,这使她散发着一种阴柔又强硬的气场,我们称她“嬷嬷”。有一回我看到她拿着矿泉水瓶在喝水,喝了一口吐了半口,如此反复,不知道是不是一种习惯,后来同桌问她借水来喝,我看到那个水瓶里的水,在阳光下漂浮着白色的屑屑,同桌喝完后不久,就开始肚子疼。

我的同桌皮肤非常地干燥,他的小腿上(也有可能是整条腿)布满像蛇皮一样的菱形纹路,他说是因为皮肤太干燥引起的,他的腿呈现处一种比正常皮肤略深的焦黄色,他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止息地习惯性抖腿,他一抖腿整个课桌都会随之开始摇晃,让我无法记清笔记,我不能怪他,因为他说他即便在睡觉的时候都在抖着腿。

那个时候,我没有什么朋友。我每天重复前一天的生活,坐在一个固定的位子上,固定地与周围的人相处,固定地面对着相同的老师,固定朝着一个模糊的方向前进。我逐渐感觉身边的人都是野心勃勃的,那个年纪的人,对自己的情绪还不善于掩饰,面对别人的失败就会嘲笑,遇到责任就会推卸,一有机会就要向老师告状,发现自己比别人强,或者仅仅发现别人有可以指摘的地方,就会马上变得居高临下,人的恶劣的品性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并且暴露无遗了。我觉得那是“豺狼”的特性,我感觉四周都是“豺狼”。虽然大家都默不做声地坐在课堂上,但是弓着的背脊里潜伏着怎样的心态,无动于衷的眼神里作着怎样的计算?真的很难说,别人的情绪也很难理解,善意和恶意的话都能从同一个人口中说出,让人觉得很沮丧。

青春期邂逅(2)

“豺狼”这种本性,应该是深居在人内心的优越感,尽管与别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在内心问一句:“你希望自己比别人都成功,把别人都比下去吗?希望自己获得比别人更好的优待吗?”那么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因为如果不能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比别人强,那么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所以一旦有机会,人的“居高临下”就会迫不及待地表露出来。

我究竟为什么会那么消极呢?那个时候遇到灰色的梦,可能是真正地感到了孤独吧。

这样的我,也总是被群体感所吸引,嬉皮笑脸地想要寻求认同,也盲目地做出过居高临下的恶劣行为。我借着愚人节的名号,将葵花子小心地嗑开一个口,将里面的果仁倒出来,然后在果仁上涂上一层修正液,等修正液干了之后,再将果仁塞回葵花子壳中,做了几个相同的成品,便叫来了当时班里和我关系稍近的女生,若无其事地劝她吃瓜子。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