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 (第1/4页)

探索大地图上的那些隐秘之地,再配合华丽但轻松就能放出的技能,绝对是前所未见的游戏。如果能真的按着王不负所述的做出来,以两部前作奠定的认同感,那么绝对好玩的。

最吸引孙一峰的,不是王不负所说的战斗,也不是丰富的收集要素。而是那些地牢。根据王不负的想法,80%的地牢都要和主角的主线有关。与此同时,每个地牢都要有自己的独有剧情。玩家杀掉地牢的boss,打穿之后,不仅得到奖励,也看过了一个小小的剧情。

每个剧情单个来看,都很简单。帮人向背叛者复仇,或者给人拿回一样东西,或者消灭一个堕落的强者。但那么多剧情结合起来,玩家会发现,那个游戏世界中,居然发生了那么多故事。就连游戏中的怪物们,也有自己的人生和过去。

听说,王不负为了这个游戏,做了六十多万字的设定。有那么多东西,全部做进游戏中,这个游戏该会多丰富?

但何轻烟就泼凉水道:“王不负,做这游戏的成本有多少?”

王不负想了想:“大概五千万到六千万吧。如果需要采购新设备的话,可能还要再超一些。”

游戏业务群的一千三百多号人,接下来都要扑在《绝色江山》上面。光是人工成本,就高达三千万。外加设备、软件还有其他耗费,总计非常惊人。

做配音和配乐也需要砸钱。那么丰富的游戏内容,也要有背景音乐和几可乱真的音效去配合。

“总计成本超过五千万”。这个数字,已经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了。

这样做出来的游戏,得是什么摸样?听了王不负说的之后,在场的人都在心中震惊,又生出几分骄傲。这样的游戏,在中国也就青瓷科技能做了!

王不负却不骄傲。相比国外大作,其实没什么可比的。以后有个制作组,专门做了一款赛车游戏,不拿出来卖,而是植入自己的超级大作中,就为了让玩家在开放世界中体验到最好的驾驶手感。青瓷科技离那种疯狂劲还差着远呢。

何轻烟再问:“这次还是卖二十个游戏币一份么?”

“是的。”王不负说。他知道,何轻烟说的其实是做这游戏的盈利点太高了。不像小游戏的成本很低,只要卖出去,就不会亏本。

《绝色江山》的制作费这么高,要卖出大概四百五十万份以后,才算是收回成本。从四百五十万份之后才开始赚钱,对于很多厂商来说,绝对是一场豪赌了。

但王不负有游戏盒这个渠道,卖游戏的能力是不用愁的。以《绝色江山》前两作的底子,再加上青瓷科技本身的品牌名声,亏本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王不负道:“为了培养市场,我选择了低价路线。这次的游戏,要卖到四百五十万份之后,才能产生盈利。这是压力,但也是动力。我相信,凭着游戏的品质,再加上多人模式的独有特点,应该能吸引大量玩家购买。”

在坐的人,除了何轻烟,其他人都对成本没多少概念。这些事情以前有王不负处理,他们只要做游戏就行。突然听到投入,他们还在为之震惊呢,就又听到了“四百五十万”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太高了!

就在一年多前,国产游戏连一百万份都卖不到。《仙剑》卖了好几年,才卖出九十万份。王不负做出了新的渠道和模式,也获得了非常惊人的成功。但卖到四百五十万份才能盈利,压力真的太大了。

若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年,最后只卖出五百万份,怎么办?对其他游戏来说已是大卖的销量,对青瓷科技来说,却只是不赔本而已!想到这里,他们重新翻开王不负给出的设计书,看了起来。

现在再看,心里就没底了。

数百个要做得无比精致的地牢,这听上去很酷,但做宣传时,好像吸引力不够,可能无法提高多少销量。

好几个精致的大城市,每个都需要细致地设计,太耗时间。

还有战斗方面,搞得复杂些确实有乐趣,但做多了必然浪费,不如像《我的抗日》那样,来来去去地搞几种特效……

每个人都想到了一两种给游戏瘦身的法子。在不降低销量的情况下,压缩成本。反正游戏仅有几个玩点就足够好玩了,再投入就不经济了,不是么?

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游戏要按着王不负的设想做,需要相当的硬件,才能发挥全部的游戏性。有多少玩家会因为二十块钱的《绝色江山》,而花几百几千的人民币去升级或者干脆换台电脑?

何轻烟不懂游戏,但很理智地开口问:“你想过风险了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