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官场入逆水行舟,一步慢,步步慢。若是不能在几年之内打开局面,他未来的可能也只是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区域。

在那位年轻的知府大人微微伸出橄榄枝之后,李慎毫不犹豫地接了过去,甚至不惜自己的尊严,攀上了那位未及弱冠的公子哥。

为了实现他的雄心和理想,李慎已然抛弃了所有的矜持。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为那位公子哥办了两件事,李慎的本职便被升为了二级监察长,调到了明珠府监察衙门负责整个明珠府的企业巡查事务。

清平府爆发出渎职大案,应清平府知府所请,明珠府监察衙门张鹤泉通判委任李慎带队前往清平府办案。

到了清平府,李慎便以雷霆手段,控制了所有的涉案官员,短短时间内就打开了这渎职大案的突破口。

半日之内,清平府的渎职大案便在大明国官场引起了剧烈反应。

大明宫几位大佬震怒的同时,也开启了这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的第一把火。

大明宫连夜开了会议,在当天晚上就让左都御史领衔廉政巡查小组,巡视全国四十五个行府,开展年前的廉政行动。

九大佬之一,左都御史孙尚茗更是将巡查的第一站放到了清平府。

与此同时,委任李慎为一级监察长,并代任清平府通判,主持刘魁案。

这一天,距离李慎新官上任才一个月不到,完美地完成了三级跳,从一众同龄者中脱颖而出,走上了通天大道。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李慎便从一个求门路而不得的失意官员成为了大明国官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主持清平府贪腐大案、忙得连轴转的李慎依然抽出时间前来拜访自己的贵人,那位让他鱼跃龙门的小公子。

他知道,在接受任命的那一刻,身上就已经烙上了梁国公一系的印记。

自然而然地,他把自己放在了小公子的下属位置。

第一百五十五章 建文帝

“李监察长不必多礼,请坐。”

若是先前,周行云绝对不会平白无故地接受对方的大礼,但是他此时却是心安理得地坐在上首,淡笑着看对方行完跪拜礼。

他现在可是梁国公世子,坐在周氏一族的主宅里,代表的是老周家。

前几日的那个大礼场面,还有他所在的老周家主宅,更是给他注入一股精气神,一种传承千年的贵气。

要不然,他前世那种普通打工者的小家子气,怎么会接受这位即将担任一府二号人物的跪拜。

换做前世,这就是一个大省的二号实权人物,手握近亿百姓的前途和未来。

“昨天属下太过匆忙,没来得及前来拜见,还请世子恕罪。”

本来昨天晚上李慎便要过来拜见,可是得到梁国公府的传讯,连忙转道康安县,亲自给那位新任代知县下了命令。

要不然在这种敏感时刻,连清平府知府都不敢再启用原康安县的官员,清平县新任代知县又怎么敢擅自做主,即便是接到他的命令也会迟疑。毕竟在明面上,整个康安县的官场,连根子都烂掉了,还牵连到了府城的多位高官,大明宫都时刻关注着这里呢。

也只有他这位来自外府、主持刘魁案的最高负责人,才不怕什么嫌疑,敢于提拔涉事官员。

当然,身在监察衙门,李慎早已把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去除。不然的话,不是给世子添堵嘛。

“不必客气,李通判身上的责任很大啊,可不要累着身子。”

对于李慎的姿态,周行云感到很满意,连称呼都换了一下。

虽然李慎只是代任清平府通判,但是只要老周家不要捏着世子被袭这件事不放,想必大明宫的几位大佬很乐意卖这个面子的。

而且,周行云早就研究过这个李慎的履历,不失为一个能吏。

当然,最主要的是,对方很识趣,乖乖地站队。大明国的官场,从来不是那种清水波澜,即便是君主立宪制数百年,依然改变不了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形。

只不过,权力庞大的监察衙门在一旁虎视眈眈,让官场里的龌龊事少了许多。

“多谢世子挂怀。”

听到小公子的话,李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聪明人,一点就通。

闲聊了半个小时,周行云端起茶来喝了一口,那位李通判很识趣地告辞离开。

春节临近,族里的事务都有长吏和族老们打理,无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