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钱往上投入。但如果是地方企业愿意赞助,哪怕他们收取点儿费用,这也是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的途径啊。

“那个自动锁车的装置,我们还申请了专利,如果董先生真的能实现无桩公用自行车的应用,这个专利我们送给你们公司都可以。”这个副校长可能觉得,他唯一能拿出来交换的条件也就是这个专利了。

董驰青笑了笑说:“我们当然不可能纯做公益,毕竟自行车的投入以及日后的维护,都是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的,这可不是说捐出一笔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我尽快让公司做一个报告出来,看看有没有比较合理的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至少解决持续投入的问题,先期的自行车的生产和投入,我倒是可以无偿提供的。”

“那敢情好,这真是要谢谢董先生了。”两名副校长同时端起了酒杯,欣喜莫名,原本只是为了一个实验室的事情,没想到居然还有可能解决另一个问题。

董驰青呵呵一笑,道:“这可别谢我,主要是石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石磊又是你们学校的优秀学生,这件事,如果日后真的有可能操作起来的话,我觉得可以让石磊保持持续性的推动。”这就是送礼了,董驰青对石磊使了个眼色,意思是真要做成了,哥们儿这就算是还你人情了。

石磊心知肚明,不过他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而且,跟吴大这样的985高校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后肯定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而保持良好关系,光靠跟徐校长的关系可不行,必须有实际上的行动。

“一个是资助我们学校科研的企业家,一个是我们学校优秀的毕业生,自然是两个都要感谢的。”徐校长一句话,就算是定了调子,而石磊这个优秀毕业生,也必然就是要被落实下去的。

虽说优秀毕业生这种头衔,对于现在的石磊其实没什么用处了,但始终算是个荣誉。这就好像以石磊目前的状况,甚至毕业证学位证也没什么大用,可是,平白背上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甚至之后还有可能变成劝退乃至勒令退学,这完全不一样。石磊可以自己放弃,但不代表他能允许别人夺走他本应得到的这一切。

就算是被打脸也不行啊!

现在的石磊,可丢不起这个面子!

结束了这顿饭,董驰青和石磊告辞而去。

路上,董驰青跟石磊说:“这件事,其实不局限于吴大校园,我们可以拿这个当个试点,真要有可为,以后是可以推广到整个城市乃至全国的。”

“这个看不出什么盈利方向啊。”

“二维码,用户,信息,再加上绿色出行工具必然可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这几条,这件事就算亏钱,其实也是在赚。更何况,资本市场看的是持续发展力和新概念,盈利模式可以边做边考虑,总能找到的。”一扯到商业上的问题,董驰青这个青年才俊立刻就变得踌躇满志。

石磊看着董驰青意气风发的样子,怔怔的思考,自己,和这些二代们之间真正的差距,可能就在这里了。

好在,我有药二。(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九章 于德平的最后贡献

因为俩人都喝了酒,于是各自喊人来接自己。

董驰青喊的是石磊也认识的许志达,也就是被他们称之为大曼巴的那位。

而石磊喊得则更是董驰青等人的大熟人药二。

董驰青能被称之为青年才俊,纵然有所倚靠祖荫,但自身的能力也不可小觑。既然他说校园单车这个项目有可为,石磊也相信至少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相比起备受天才虞半之夸赞的天才药二,石磊当然还是更相信药二。

这个项目,董驰青是一心想拉石磊入伙的,而石磊也正在考虑下一步自身发展以及投资的问题。不能说是一拍即合,但至少不是没有合作的可能性。

石磊怕自己表达上会有所偏颇,所以直接把药二喊来,加上许志达,四人就在吴东的校园里坐了会儿,董驰青刚刚提出这个项目,许志达就立刻附和,他也敏锐的嗅到了这个项目里的商机。

许志达强调的一点,也是董驰青此前就说过的,这个项目,会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提倡,光凭这一点,就有可为。

而药二却是一贯的克己守礼,谦恭异常,从头到尾几乎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在不断的点头,聆听着董驰青和许志达侃侃而谈。

聊了接近一个小时,董驰青的律师来电话,说是于德平那边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合同以及授权等等都已经到手,剩下只需要到工商进行法人变更。当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