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页)

张铉独自一人站在一块大石上,眺望着远方的小山,山岗最多只有二十余丈高,除了几处悬崖峭壁外,其余地方都围满了密集的匪兵,很显然,匪兵是准备用围困的办法逼隋军突围,然后进行围歼。

如果对方没有援军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战术,不过匪兵并没有想到自己军队到来。

这时,一名亲兵飞奔跑来禀报,“将军,沈校尉的手下回来了。”

张铉立刻转身返回了士兵驻地,一名沈光的手下将一封信交给张铉,“启禀将军,这是沈校尉的亲笔信。”

“山岗那边的防御怎么样?”张铉接过信问道。

“卑职见匪兵正在挖掘壕沟,应该是为了防止山上军队突围,其余也没有什么防御,士兵很松散,装备也很糟糕,各种武器都有。”

张铉点点头,打开了信件,他不由一愣,被困在山上竟然是罗士信,这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这时,韦云起走过来问道:“沈校尉上山了吗?”

“山上被困隋军居然是罗士信,他们只有一百八十余人,近一半人受伤。”张铉把信递给韦云起。

韦云起看了一遍信,对张铉道:“刚才我我考虑了一下,我觉得这里面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张铉沉吟一下道:“先生觉得徐圆朗其实是在围城打援吗?”

韦云起缓缓点头,“我认为如此,几千人对付两百人,没必要用围困的办法,太耗费时间,直接上山强攻就行了,甚至还可以烧山把隋军逼下来,信中也说得很清楚,近一半人受伤,隋军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我觉得徐圆朗知道张须陀不会眼睁睁看着罗士信阵亡,一定会来救援。”

停一下,韦云起又道:“或许是徐圆朗和张金称达成了默契,用调虎离山之策,把张须陀主力调离齐郡,张金称军队趁虚攻打历城,要知道齐郡的富户都集中在历城县内,如果张须陀派出的援军不多,徐圆朗就直接吃掉这支援军。”

张铉暗暗心惊,韦云起的分析果然入木三分,极有这个可能,他又问道:“那依先生之见,我该怎么办?”

韦云起捋须笑道:“如果敌军是围城打援,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攻山,隋军被围困才一天,时间还来得及,关键是援军,我们得及时通知张大帅,让他不要中计,甚至可以将计就计。”

张铉笑了起来,“我觉得最好还是烦请先生跑一趟。”

韦云起欣然答应,张铉便给了他一支令箭,又把陈旭找来,对他道:“你率五十名骑兵护卫先生赶去齐郡,当心不要中了敌军的埋伏。”

“卑职遵令!”

陈旭挑了五十名精锐骑兵,又找一名当地人为向导,绕小路护卫韦云起向齐郡疾奔而去,张铉随即命令士兵原地休息,等待进攻的命令。(未完待续……)

祝书友们中秋快乐!

祝大家身体健康,中秋快乐!(未完待续……)

第0163章 将计就计

肥城县距离齐郡历城县并不远,大约两百里左右,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张须陀目前已被任命为河南道十二郡讨捕大使,负责讨伐十二郡的乱匪,同时也由十二郡来供应张须陀军队的军粮。

但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一是乱匪太多,十几支大大小小的乱匪已有数十万人之多,分布河南河北各地,而张须陀的飞鹰军只有两万人,根本就应付不过来。

其次各地官府也并不配合张须陀剿匪,很多官府都已成两面派,他们为了自保,名义上是大隋的地方官,实际上已经暗中投降了乱匪。

尤其是今年春天,河南四郡对张金称的围剿遭遇惨败后,彻底摧毁了地方官府最后一点抵抗信心,也是河南各郡与张须陀反目之始。

没有了地方官府的支持,张须陀军队陷入极度被动之中,由于军粮不足,张须陀不得不放弃原定在今天秋天发动的攻势,他们目前能控制的唯一地方官府就是齐郡,这是因为张须陀本身是齐郡通守的缘故。

此时张须陀亲自率领五千军队正在赶往肥城县途中,他已经接到了罗士信的求救信,罗士信被数千徐圆朗的军队围困在肥城附近,危在旦夕。

当然,张须陀也知道张金称的军队在北面虎视耽耽,一旦自己主力离开历城,张金称必然会趁虚而入,血洗历城县,飞鹰军的家眷几乎都在历城县,一旦历城失陷。他的飞鹰军也就瓦解了。

张须陀深知历城不容有失,他令副将裴仁基严守历城,自己亲率五千军队赶赴肥城救援罗士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