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 (第1/4页)

罗秉乾已经在淮阳等了五天,隋军始终没有前来,使他已经急不可耐了,尽管罗秉乾十分盼望战争,但孟海公却给了他严令,不准他主动去挑衅隋军,只能被动等待隋军前来迎战,他只能继续忍耐。

“罗将军,好像有军令来了!”一名哨兵指着北方大喊。

罗秉乾回头向北方望去。只见三名骑兵正向大营这边疾速奔来,看他们装束,应该是主公派来的送信兵,罗秉乾精神一振,一定是有新命令来了。

他下了哨塔,走到大营前等候。片刻三名骑兵疾奔而至,翻身下马禀报:“启禀将军,大王急令!”

罗秉乾不识字,他接过令箭,却把命令递给旁边的文书官,文书官看了看道:“将军,大王令我们向前推进到淮河北岸。”

“当真吗?”罗秉乾大喜确认道。

“命令是这样说的,依托淮阳,兵锋继续前行。驻行于淮河北岸。”

“好!”罗秉乾激动得拳掌相击,他明白主公的意思,让他进一步试探隋军,这正中他的下怀。

“去把马将军叫来!”

片刻,一名偏将跑了过来,他叫马绪,是罗秉乾的部将,他抱拳躬身道:“听将军指示!”

“我即将率军前往淮河。你可率一千弟兄守住淮阳,不得擅离职守。听见没有?”

马绪一阵头皮发麻,半晌道:“卑职当然不敢擅离职守,只是万一隋军大举来攻,兵微城小,卑职怕守不住,卑职死不足惜。就怕坏了将军大事。”

“没用的东西!”

罗秉乾骂了一声,他想了想道:“如果隋军大举来攻,你可立刻放弃县城北撤宿豫县,给我死守宿豫,淮阳丢了我不怪你。但宿豫县丢了,你就别想活了。”

“卑职遵令!”

罗秉乾安排完军务,立刻喝令道:“大军集结,向淮河进军!”

半个时辰后,四千贼兵在罗秉乾的率领下,离开了淮阳县,浩浩荡荡向二十余里外的淮河杀去。

张铉以静制动,引而不发,在淮河屯兵五天后,使孟海公最终沉不住气,命令罗秉乾继续南下,再进一步试探张铉的动机。

就在淮阳县贼兵刚刚南下,立刻便被隋军斥候发现,将情报以飞鸽传信方式送去百余里外的山阳县大营。

此时张铉并不在大营内,而是在淮河巡逻的船队之上。

这次张铉之所以屯兵五天引而不发,一方面是孟海公并没有北上青州,消除张铉的危机压力,另一方面是张铉需要得到天子许可,他才始终按兵不动。

但还有另一个战术上的原因,是他要等长江上的战船赶到淮河。

直到昨天,三十艘两千石战船才抵达了山阳县,加上之前的货船,使张铉大船的总船数达到九十艘,小船更有数百艘之多,使隋军在河流密布的淮河流域占据了绝对的水上优势。

夜色深沉,二十艘大型战船在淮河中结队缓缓而行,两岸是延绵不绝的树林,张铉负手站在窗前,注视着北岸的树林和原野,在他身后的桌案上放在一份刚刚送来的情报,驻扎淮阳的贼兵已经离营南下,估计此时就在离他不远的淮河北岸。

但两军作战,不能仅仅只看表象,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贼军为什么会突然南下,只有四千余人,而隋军是一万五千人,贼军分明是来送死,但事情就那么简单吗?

应该说贼军是故意前来挑战,不管他是否想打算进军北上,他都会一口气吞掉这支嚣张的队伍,给贼军一个狠狠的教训,但这种送死对孟海公又有什么意义?

直觉告诉张铉,孟海公一定掌握了自己还没有掌握的情报,他才急于让手下前来送死,才急于让自己出兵歼敌。

这时,舱外传来尉迟恭焦急的声音,“请替俺转告将军,俺有要事求见。”

一名亲兵走进舱禀报,“将军,尉迟将军有急事求见!”

“让他进来!”

‘咚!咚!咚!’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尉迟恭已走进船舱,抱拳行礼道:“卑职尉迟恭参见将军!”

张铉回头看他一眼笑道:“有什么急事?”

“将军,卑职刚刚得到消息,在我们前方十里外的北岸发现了数千贼军,卑职特来请战!”

“尉迟,你是不是很久没有打仗,有点心痒难耐了?”张铉微微笑道。

“卑职确实有一点,不过卑职有点想不通,既然天子已经批准将军出战,将军为何又迟迟不动?其实我们战船可以沿泗水或者通济渠北上,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